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語絲:「七.七」七十周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8]

吳康民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軍向當時北京城郊的盧溝橋進攻,標誌著日本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抗戰,死傷逾三千萬人,終於取得抗戰勝利。七.七事變至今剛好是七十周年,這個日子不應該忘記,更應該是青少年學生國史教育的重要篇章。

 青年人也許覺得奇怪,日本人發動全面戰爭,怎麼不是從海上登陸打進來,而是在北京近郊進行?

 說來真是「一殼眼淚」。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侵略軍佔領了東北三省全部,逐漸蠶食中國的華北,進佔熱河省(今日分屬遼寧、河北),進攻綏遠(今內蒙古),扶植漢奸政權,策劃華北五省「自治」。蔣介石政權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節節敗退。所謂忍讓,就是「不抵抗主義」。大片國土被日軍不戰而佔,終於發生「西安事變」。

 日本眼看中國人抗日情緒日漸高漲,於是先下手為強,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其花樣一如九.一八事變,製造藉口,然後進攻。

 七月七日進攻北京近郊宛平縣城,八.一三進攻上海,開闢兩個戰場,冀一舉滅亡中國。在全國人民要求抗日的強大壓力下,蔣介石被迫宣布聯共抗日。

 回顧七十年前,我方是一個十一歲的初中一年級學生,也跟哥哥姊姊們一樣,投入抗日洪流,加入青年抗日同志會,到各鄉鎮進行抗日宣傳,貼傳單、演街頭劇,站在小站台上,向群眾講解抗日大道理。那時想到就說,既無講稿,也不害臊。群眾也反應熱烈,並送來茶水和甘蔗。「工農兵學商,一齊來救亡,拿起我們的鐵錘刀槍……」的救亡歌曲,今天仍能琅琅上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