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家長施壓 部分中中「轉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11]
放大圖片

 ■因應家長訴求,梁式芝書院計劃於2010年「轉車」,改為英文教學。本報記者任智鵬攝

 中文中學的路不易走,但為了學生的福祉,很多學校仍然堅持,但亦有學校因為受到家長壓力,選擇「逃離」中中行伍。教統局05年落實的新教學語言政策規定,如中中符合收生水平及師資等要求,可於2010年「轉車」變為英中,多間符合條件的中中已表明,屆時將積極申請轉為英中,梁式芝書院是其中之一。校長沃為源指出,幾年的母語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學習興趣的確有提升,但接觸英文的機會卻不足,學校為讓學生有更好的學英文環境,加上要回應家長訴求,促成「轉車」計劃。

家長對英文訴求極強烈

 沃為源表示,98年實施母語教學以來,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的確較以前快,而學習興趣亦有所提升,但對英文科的衝擊及家長的反響卻難以忽視。他指出,由於學生只能於英文課接觸到英文,嚴重影響其掌握生字能力,「曾有理科生到了中四,連最基本的experiment(實驗)也不懂,可說是『嚇死』老師。」

 而家長的英語追求則更為強烈,沃為源指,部分家長覺得讀中中是一種委屈,為爭取「越近英中越好」,甚至提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奇怪建議,「他們會叫學校將相同內容用中文教完後再用英文教一次;雖然我們不能做到,但已見到家長對英文的訴求很強烈。」他坦言,母語教學即使有成效,但家長卻難以接收到有關訊息,使標籤效應仍牢不可破,「學校會看到一屆又一屆學生的分別,但家長只看到自己子女的情況,根本沒有縱向比較的機會。」

「解不開的結」不宜糾纏

 景嶺書院是另一間打算「轉車」的中中,該校近年的高中都採用全英文教學,於初中亦已漸進式提升英語比例作銜接。校長許耀賜指,學校近年收生幾近全部Band 1,轉作英中是順理成章的公平做法,「當政府都說好學生才可以用英文教,我們學生有能力,怎可能扼殺他們的機會?」

 他表示,母語教學及英語教學是一個「解不開的結」,學校根本不應在當中糾纏。他認為香港在世界上地位獨特,未來應發展普通話及英文的雙語教學,作為母語的粵語是一種方言,只宜作輔助性質,「升中學後部分學生可能仍需要以粵語輔助,提升學習效能;但我們要與國際接軌,又要與內地配合,普通話及英文才是最重要的語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