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亞洲文化合作論壇系列(一)
文:保 路
「創意」泛濫,令3歲小孩也懂得這詞匯。任何事物只要加入創意二字,就會升值百倍,世界各地的教育機構,甚至百年老店,都高舉創意牌。但創意,難道純粹只是商機?
在科技造就的資訊年代下,創意早已被不同範疇剽竊及騎劫。在剛舉行的「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7」中的「世界創意高峰會」(World Creativity Summit: Launch & Public Dialogues),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及業界人士,深入討論了「藝術教育:從教學法到可持續的未來」及「科技匯流:全球化或文化民主」兩個主題。一連串有關創意、教育、全球性等概念的詮釋及對話,如果單純以商業至上的主流思想去處理,或者根本沒可能理解箇中道理。
「今天都是刺激的對話,可惜沒有香港商人參與。說真的,香港的藝術界與商界間存在著很大的誤解--在商人眼中,藝術家找贊助純粹要錢,和商人不會有深層對話。對於怎樣拉近兩者的距離,是香港藝術家會想的問題。」面對丹麥「歐洲表演者之家」(European Performers House)副主席Allan Agerbo的提問,「世界創意高峰會總監」黃英琦分享了她的經驗。
沒有和資本家溝通和協商,藝術被關在高高的象牙塔內,似乎是全世界藝術家面對的問題。高峰會的與會者深切體會到在資訊商業社會中,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對的困難與障礙。
從事教育不等於末路
在其中一場以「藝術教育:從教學法到可持續的未來」為主題的論壇中,有藝術家指出,不少年輕藝術工作者,把教育工作視為未能延續藝術專業的後路。他們原本希望成為表演者,最後因為很多外在因素,只能「不情願地」投身教育事業。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英國及比較文學特聘教授Ngugi wa Thiong'o說:「甚麼是專業人士呢?是不是一些受聘於不同劇團與藝團工作的人?但有很多從事表演藝術以外的人士,他們努力在表演以外的崗位做好本份。」
這只是選擇的問題,不過,無論投入舞台工作或教育事業,世界上所有的藝術工作者,亦面臨創作空間萎縮的困難。
要在教育範疇上,維持藝術的空間,英國「創意夥伴計劃」(Creative Partnerships)全國總監Paul Collard認為要從改革教育方法入手。他坦言,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教育必須把藝術轉化成推動人文學科的工具,讓家長和學生明白藝術在社會上的功用和建設,才是可持續的藝術教育範式,也能讓新一代藝術工作者,視教育也是專業的出路。
藝術創作的意義是甚麼
「人有四種最重要的東西--身體、思想、靈魂及想像力。實行生活上的計劃前,你必須有想像力,藝術是想像力的食物和水。我們的藝術正在萎縮,但任何地方也需要想像力,因為只有想像力,把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才產生可能性。」
Ngugi認為,藝術教育看上去是奢侈,但也是必要的,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例如麥當娜,嘗試把它與藝術聯繫,讓學生踏入藝術門檻,才可實現藝術教育。
全球化推動創意範式轉移
如果據英國全國藝術設計學會(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in Art & Design)秘書長John Steers的定義,創意是一種能力,讓物事保持新鮮感及價值,可視為行動的過程和策略,從一項到幾項的增值,而且有其延續性。
創意在現代社會的價值轉移,令新一代出現身份認同危機的問題——誠如肯亞非洲女性教育家論壇行政總監Penina Mlama引用坦桑尼亞的情況,非洲的資訊科技發展迅速,不少外國藝術和流行文化,衝擊新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及文化觀,面對著全球化的挑戰,當地年輕藝術家在創作時,更抄襲外國藝術品。
另外,全球化對地方文化的衝擊,更使人對傳統文化的發展感到憂慮——傳統舞蹈得不到提倡,甚至很多當代的藝術作品,也再難看到當中對古典文化的承繼。西方的流行文化,如Hip Hop、Rap等,迅速發展後經不起考驗,發展早已停滯不前,但這些沒有活力的藝術形式,竟然影響著全世界。現在的年輕人,漸漸忘記文化根源與傳統,不懂善用傳統文化的資源去創作。學校在這種環境的責任更形重要,應傳授一些承認和接觸古典文化,令年輕人回到創意和學習創意。
本位文化與全球文化的天秤,是每一處地方也需要面對的問題,不同國家的古今之爭,正是因為不同文化工作者,在文化發展和創作的定位上爭持不下。
重大變革前的風平浪靜
芬蘭坦佩雷大學兒童心理教授Tuula Tamminen還察覺到,這是全人類文化發展和創造力停滯不前的年代。Tamminen認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藝術世界將會發生一場重大的變革,所以要停頓下來。
在這個醞釀的年代,科學對人類整體的探究愈見深入,個性與分別在將來或會更為重要。科技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平台,可以令每一個人有機會發聲,在世界另一面也可聽到,使我們的智識更為平等和民主,可視為變革的契機。
Tamminen指出,藝術家不應過分憂慮全球化的威脅,反要利用科技高速發展的機遇,從世界不同地方吸收養料,滋潤本土文化。藝術家將會是世界的統治者,影響著下一代,多做啟迪工作,嘗試從工作和專業走出來,會令藝術家更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既然身在另一場變革當中,應該為創意打開心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加拿大委員會前主席Max Wyman總結時指出:「以上所說的都是所有藝術家的障礙,但我們不可以氣餒,因為我們做的事情是革命。現代的藝術家應要拆除象牙塔,或者透過國際網絡,發起老師、家長、學生等,說服當權者,令整個世界達成共識,完成一個個創作。」利用藝術革命的行為,去迎接新的藝術時代,正是高峰會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