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天子故人沈德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03]

劉誠龍

 人家都說壽則多辱,但沈德潛是個例外,他不壽則多辱,壽則多榮。他家五代不仕,父母皆早逝,衣食不周,伶仃萬狀;從青絲考到白髮叢生,流年皆不利,連考十七次,名字都在孫山外,四十歲時寫詩道:「真覺光陰如過客,可堪四十竟無聞。」何止四十,到了六十,依然不得一第。科考之心,癡心不改,到得黃土埋到胸前,「還思假我年,勿使終無聞。」也許真是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吧,六十六歲高齡的「沈老」一舉奪魁,點中翰林院庶吉士。佳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一朝得中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棲。自稱是愛才如愛子的乾隆皇帝看到了白髮蒼蒼的「沈老」,憐才之心頓起,挽著其手,穿行於翰林院裡,共相唱和。在乾隆的算盤裡,豢養著一個沈德潛是特別合算的事情,一是可謂敬老,二是可謂惜才。會引領多少人活到老,學到老,考試到老啊,如此,則小到七八歲,老到七八十歲,全網羅在乾隆的體制中,在三界內的人都是十分便於管理的。乾隆對沈德潛實在是給盡了「生榮」,到了夏天,兩人唱和《消夏詩十首》,到了冬天,兩人圍爐對話,切磋詩藝;沈老為父母乞誥命,乾隆二話不說,即命給三代封典,並賜詩曰:「我愛德潛德,淳風挹古初。」皇帝題詞就不得了,何況還特地寫詩相贈呢,在當時,這就引起「文藝界」大震動了。一個文人的榮耀等於是所有文人的無限光榮,這是咱們文人將政治與文化相換算的老公式。所以當時歌詠其盛事的不知凡幾,侍郎錢群和的和詩可一斑而窺全豹:「帝愛德潛道,我羨歸愚歸。」歸愚者,沈德潛之字也。

 乾隆給了沈德潛極高的禮遇,不但官職官位,幾乎應給盡給,級別由少詹事升詹事,再升值書房副總裁,八十多歲退休以後,還封給禮部尚書銜,甚至,到了九十歲還晉階為太子太傅太子太師;而且好事榮事,也是無所不給,沈德潛年老歸老家後,乾隆多次下江南,幾乎每次都要他來陪護,都要唱和幾首詩。

 乾隆十六年,乾隆遊幸江南,沈德潛趕到清江浦迎駕,乾隆賜詩曰:「玉皇案吏今煙客,天子門生更故人。」皇帝對人拍拍肩膀,就是光彩無比,皇帝與臣子稱朋道友,攀親認故,文人做到這程度,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吧。

 但是,皇權之下,也許做「煙客」可,也許做「門生」可,真的能夠做皇帝的「故人」嗎?說來說去,沈德潛只是一個「玉皇案吏」罷了,哪能平等做朋友?沈德潛潛心研究,編了一部《國朝詩別裁》,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讀的《清詩別裁》,當然是「盛世」之「頌歌」,是展現大清盛世輝煌的文化成就的。沈德潛像過去一樣,將此敬獻給乾隆,不料,這回馬屁拍到馬腿上了。該《別裁》將錢謙益列為集中之首,乾隆大為光火。

 本來呢,錢謙益雖為明朝遺老,但腳跟不穩,帶領江南文化人投歸了大清,應算是「我們大清這邊的人」,但乾隆敬「英雄」不敬「叛徒」,瞧不起這些風吹兩邊倒的「兩朝人物」,沈德潛沒有摸透乾隆心思,所以純粹從「藝術」出發,沒有「政治標準」,把錢某也列了進去,引得乾隆大罵他是「老而耄荒」!後來,沈德潛又捲入已故舉人徐述夔的「文字獄」中。

 事情是這樣的:徐某與「沈老」是老朋友,當然是文來文往的文友,徐氏寫有《一柱樓詩集》,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的「反動口號」,被人告發,乾隆把這事當「政治案子」查處,查來查到了沈德潛頭上了,因他為徐氏專門做了「傳記」,這下乾隆老羞成怒,大罵他「昧良負恩」,大罵他「卑污無恥」。乾隆於是決定把原先封給沈德潛的所有榮譽全部「追回」,而此時的「沈老」早以九十六歲的高齡,入土多年,無法「剝皮揎草」解乾隆心頭之恨,怎麼辦?起來鞭屍吧,乾隆命人弄來鋤頭鐵掀,把沈德潛的墳墓鏟了一個「一坦平原」。

 皇帝與文人能夠做朋友嗎?沈老雖得高齡,但也算是死得早!要不,再活幾年試試,看會不會抽你的筋剝你的皮。解縉一代才子,也曾與朱元璋「關係」好得不得了,朱元璋做什麼事都喜歡把他「帶在身邊」,甚至還有過天子磨墨的千古「佳話」,解學士在那寫字,朱元璋還給他端過硯呢。朱元璋對解縉說:「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解學士傻裡傻氣,還真當了真。

 文人啊,心裡硬是少了根筋,一旦受寵,往往就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解縉聽得朱元璋這話,感動得不得了,當即「知無不言」,當天就上了一封「萬言書」:「國初至今,將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嘗聞陛下震怒,鋤根剪蔓……」朱元璋聽得這話,老大不自在,當下就想發作,但自己言猶在耳,不好自己打自己耳光,他就把教訓解縉的事留給他的崽孫了。解縉後來被列入在押在獄名單,明成祖見,即問「縉猶在耶?」下面的人聽到這話,嚇了一跳,你們吃什麼乾飯,怎麼還不把他處死?趕緊把解縉灌醉,埋在大雪之中,活活凍死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