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新西蘭到馬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09]

薛求理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

新西蘭感悟

 筆者今年7月,有幸赴新西蘭哈密爾頓市(Hamilton)參加新西蘭保護部(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舉行的環境保護回顧與展望會議。新西蘭向以良好自然環境聞名於世,但在過去百年的移居和開發中,森林被毀、環境退化等遺憾事件也時有發生。1987年,新西蘭政府整合一些政府部門,組建新的保護部,保護國家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除了對國家公園、自然勝地、生態物種保護外,保護部也做了大量本土文化的保護,如牧場和毛利族的文化村及毛利文化習俗的保護。新西蘭到處綠色覆蓋,雖是冬天,依然濃郁得化不開。政府對現有城鄉環境的保護,優先性高過「發展」和「開發」等等主題。會議論文展示了新西蘭及各國在政策、經濟和技術,宏觀和微觀方面的保育經驗。

 過去十幾年,筆者遊蹤遍及世界各地,發達國家對於環境和綠地的保護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在這些國家中,新西蘭無疑處於頂端位置,除了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如海岸、雪山、森林、草地、湖泊和地熱等)之外,國家的重視和措施也是必不可少。在到處大樹婆娑的市郊,居民在自家院落砍一棵樹,增建住房,也不被容許。到新西蘭的會議和參觀令筆者印象深刻。

馬灣的例子

 新西蘭的人口只有香港的一半,香港的土地和自然資源更無法與一國相比。在「發展」、「開發」和「經濟掛帥」的主題推進下,本港和珠三角的環境在急劇惡化,惡化的明證是藍天白雲越來越少。當然,市民大眾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從許許多多民間組織的活動、對「屏風樓」的聲討到「集體記憶」的提倡,說明在民主化的制度下,環境保護和文物保育還是有希望的。

 其實,香港也在小規模地、零散地不斷進步中,近期落成的馬灣公園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馬灣本是香港眾多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島上住民以捕魚、魚排養殖、製蝦膏、賣鹹魚為生,該島遠離市區,藉藉無聞。隨著1990年代新機場建設和機場幹線的建設,馬灣作為青馬大橋的一站,其開發提上了議事日程。1997年,在馬灣開發中,發現了4000年前的墓葬和瓷器、陶器,唐代的灰窯、清代的磚窯,加上光緒年間「九龍海關」的碑刻。馬灣和大嶼山一帶的考古發現,把香港的人類居住史大大推前。

 新鴻基地產在馬灣島上進行十幾公頃、7期大規模住宅專案開發,珀麗灣樓盤建得美輪美奐,抬眼滿目青山綠水,人造景觀雕鑿玲瓏,奇花異草遍佈屋苑。珀麗灣屋苑外的原始生態都完整保留,在原屋村附近,由新鴻基地產投入資源,建設馬灣主題公園,以「美的表述」和「愛的力量」為設計概念,內設金律廣場、鳥望台、再生能源基地、太陽塔、彩虹瀑布、古跡芳園書室等,所有這些景點都利用原來山坡自然地勢,原生態的大自然和樹木在木製棧道裡穿插,對學生極具教育意義。清代古跡芳園書室也兼負起教育作用,並展示唐代灰窯和清代磚窯。馬灣公園邊的諾亞方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諾亞方舟和未來的旅遊村建設完後,馬灣作為度假、旅遊勝地和學生接觸自然的功能會大大強化。

 十幾年沒有看見彩虹,在新西蘭的馬路上看見了,在香港的馬灣也看見了,馬灣公園的瀑布噴霧,在陽光下折射出一泓彩虹,雖然不是太大,但也是真切的彩虹。香港可以像馬灣這樣挖掘潛力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政府和私人機構攜手,前途絢爛。(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