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男人的七夕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11]

 ■朱 輝

 除了小孩,最喜歡過節的大概是戀愛中的男女。精明商家最善於體察民情,於是一度被人遺忘的「七夕節」近幾年重新成為了節日,商家無形中對於保護傳統文化遺產做出了一定貢獻。

 七夕節的主角是牛郎、織女,涉及他們的最早文字見於《詩經.小雅.大東》,不過內容與愛情無關。直到漢朝,牛郎織女的愛情關係才得以確認,班固《西都賦》有一句:「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而《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進一步形象化了他們的愛情:「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作為古代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直家喻戶曉。可是如今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卻大有被年輕一代邊緣化的趨向,七夕節遠非情人節的對手就是明證。

 是年輕人崇洋媚外嗎?有這方面的因素,但我們的傳說過於「粗糙」也是不爭的事實。牛郎除了善良,幾乎沒有什麼其他優秀品質。試想織女與之結婚,能適應其貧困環境下養成的生活習慣嗎?文化水平的巨大差距能讓他們和諧溝通嗎?如果要找到織女愛上牛郎的原因,無外乎牛郎偷走織女的衣服,織女在封建貞操觀的壓力下不得不就範;或者織女出於同情心,捨己為人。

 中國古代盛產民間傳說,傳說多了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彼此因為互相借鑒而高度相似,既而互相形成干擾項。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就常常讓人與牛郎織女產生混淆,以至於許多人覺得董永就是牛郎,織女就是七仙女。三國時期,曹植在《靈芝篇》中寫了董永的故事:「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債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據說這是最早取材於董永傳說的純文學作品。後來東晉干寶把董永故事收進了《搜神記》裡,董永的籍貫、事跡漸漸具體化。董永,東漢千乘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其後父亡,賣身富家為奴葬父。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一月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乃天帝之女,奉命幫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

 與牛郎相比,董永多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優秀品德:孝順。可是七仙女主動嫁給他,只是天帝派的任務,依然沒有愛情的痕跡。

 從牛郎到董永,從織女到七仙女,兩個相似的傳說中有兩段相似的婚姻,這兩段婚姻最大的相似之處是男方從中收益巨大,財色雙收,而女方完全是犧牲奉獻方。

 與情人節相比,七夕節顯然更符合男人的幻想。可是單邊主義不是現代愛情的潮流,古老的傳說也該修補完善一下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