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文人教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11]

 ■陳 雄

 做父母的,是否希望兒子變成第二個自己?

 別的行業不好說,對於文人來說,答案以否定居多。

 魏晉時代,嵇康一生放誕、狂放不羈,他在柳樹下打鐵,鍾會帶著一幫子人來向他請教,他自顧打鐵,等鍾會要走的時候,來了一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由此埋下殺身之禍。

 就是這麼一個狂放孤傲之人,在其子嵇紹十歲時,卻寫了一篇《家誡》,婆婆媽媽教兒子如何謹慎做人、精明處世,他對兒子說:喝酒的時候有人爭論,不要在旁觀看,更不要發表意見,你要立刻走開,免得爭論雙方都怪你;別人勸你喝酒,即使不願喝,也不要堅決推辭,而要和和氣氣地拿起杯子,等等。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與藥及酒的關係》中得出結論:「嵇康是那樣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這樣庸碌。因此我們知道,嵇康自己對於他自己的舉動也是不滿足的。……這是因為他們生於亂世,不得已,才有這樣的行為,並非他們的本態。」

 嵇康在那個時代活得不開心,他這樣給兒子「打預防針」,是希望兒子活得開心點。

 天才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曉,對於下一輩的期望,最能反映內心的真實。

 蘇東坡的侍妾朝雲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叫遁兒,此兒剛生下三天,蘇東坡就寫了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詩人想到自己文名鼎盛,然而坎坷一生,所以他真誠期望此兒長大後,不走他的老路。可惜此兒僅活了十月就不幸夭折,蘇東坡哀痛不已,「老淚如瀉水」。

 魯迅對後輩的期望,和蘇東坡相似。他曾多次說過:「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去做空頭文學家,如果實在無能,就做點小事,學一點手藝也能養家餬口。」事實上,周海嬰也是謹遵父願,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他選擇了北京大學物理系,走上科研之路,成為一名無線電專家。

 因為童年所受束縛太多,魯迅、老舍等文壇大家都主張放縱兒童自然的天性,並不希望兒童過早識字。魯迅期望童年的海嬰「敢說、敢笑、敢罵、敢打」。一次,魯迅告訴來訪的朋友:「這小孩淘氣,有時弄得我頭昏,他竟問我:『爸爸可不可以吃的?』我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是不吃的好。』」

 老舍對待子女的態度更是「信馬由韁」,女兒舒立回家時拿著四十分的數學試卷傷心痛哭。老舍安慰她:「四十分不算少了,我小的時候算術學不會,考試時壓根兒算不上來,盡撿別人的廢卷子,簽上自己的名字,把卷子交上去,還得不上四十分呢!」這一番話說的女兒破啼為笑。

 舒乙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寫道:「幾十年來我對老爸的這番話一直堅信不疑,直至最近幾年老舍研究者們發現了父親在北京師範學校的成績單都明明白白的顯示父親兒時數學成績實際上很優秀,多年受蒙蔽的我才如夢初醒。」

 「四十分」的美麗謊言,讓舒乙銘記、感動一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