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湖南省如何回應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15]

劉佩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於七月底至八月初視察湖南省長沙、常德及張家界三市,對於這個中部地區省份、也是中國的米倉作了一些探索,玆摘錄一二,並略紓己見。

 在視察的第一站,我們聽取了省人大及政府領導關於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匯報。匯報資料連同視察日程、視察單位介紹結集成小冊子分發給各代表。然而,報告內的重要宏觀經濟資料不齊,我在網頁上只找到2004年的資料,只好用2006年《中國統計年鑑》的資料作補充。

湖南省經濟概要

 湖南省人口6768萬人,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6511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426元。在三十一個行政區中處於中間位置。三次產業結構的比重為19.6:39.9:40.5;三次產業就業人數比重為53.6:17.5:28.9。就業人口3658萬人,2006年全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1003萬人,今年又增加了56萬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523.9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3117.74元。稻谷產量2296萬噸,是全國最大稻米產區,佔全國12.7%。生豬出欄數6176萬頭、佔全國9.3%、產量僅次於四川。湖南生豬供應佔香港進口總數四分之一。

 從以上統計資料可以歸納湖南省的經濟特點。第一、湖南省是中國一個重要的糧食產區;第二、湖南省的農業比重大,第二、三產業偏低;就業人口一半以上集中在農村。第三,湖南省城鄉居民收入比例為3:1左右,相差較大。其中單是長沙市的本地生產總值便佔全省的27.6%;可見省內經濟發展差異極大。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及生產

 我們訪問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該中心主任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袁院士於2004年獲世界糧食組織頒獎。根據袁院士所作簡單的報告,中國在雜交水稻的研究及生產應用方面都領先全世界,更重要的是也協助了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紓緩了缺糧的問題。

 在袁院士的領導下,中國自1976年開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的生產。雜交水稻平均單產470公斤/畝,比常規矮桿良種增產20%以上。全國年種植雜交水稻2.24億畝,約佔水稻種植總面積的52.5%,產量佔水稻的68%。目前,雜交水稻年增產稻谷250萬噸,每年可多養活7000萬人口。然而,雜交水稻需要野生水稻育種,而野生稻種在土地開發過程中日漸稀少而有隱憂。港區人大代表乃立即擬就建議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保護野生植物;另一方面,袁院士的研究也開拓利用基因改造作為提高糧食生產的研究。

 在常德市、我們參觀了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金健集團是中國糧食系統首家上市公司。金健的業務除了以優質米建立品牌之外,業務範圍包括麵條、食用油、米粉、種子、牛奶、藥品、房地產等,成為湖南省名牌產品,以農、科、貿一體化的農業化產業模式,業務遍及黑龍江、四川、深圳、海南等地區。

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要務

 湖南省是全國主農糧產區,也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卓越的成就,通過科研及新技術面向優質及高產發展。關鍵是如何從高產轉為增產,除了農產品加工及產業化經營之外,似乎仍有待進一步發展產業鏈,才能轉移農業部門面對的風險。農業的風險來自其需求彈性低的本質,加上未能免除自然環境及災害的影響,今天中國面對的目標不是要大量增產、而是穩定生產及提高品質。其中及時的科學及市場信息非常重要;其次,有必要建立農產品期貨市場以分散風險。這兩方面都要由政府主導、建立信息網絡及期貨市場框架,使湖南的農業科研及生產成果轉化為湖南省的優勢。

 湖南省的農業科研及生產的發展無論如何難以支持全省超過6000萬的人口致富。湖南省的第二產業(GDP40%)遠落後於全國的水平(GDP49%)。也造成全省有三分之一農村勞動力要外出務工的後果。在全國的行政中,湖南省內第二、三產業不發達,就業機會少的情況是較為嚴重的;雖然這些勞工創勞動收入768億元,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佔純收入的42.8%,但是、人口流動的規模過大將會造成全國不穩定的因素。因此,湖南省如果調整產業結構、創造就業以吸納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是當今要務。

產業調整策略

 湖南省在回應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中部崛起發展戰略,首要在發展第二產業,重點是建立能源原材料基地,包括水力及火力發電;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通過工業園區的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及提升承載能力。

 湖南省亦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銳意打造成沿海及港澳的發展腹地、產業轉移承接基地,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勞務輸出基地和旅遊休閒基地。

 從發展策略看,湖南省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難與沿海城市競爭,在資金、技術等資源供應缺乏優勢之下,難以成為支柱產業,也不能解決紓緩勞動力過剩的問題。然而,如果加強力度發展為珠三角及長三角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則能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包括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建設、農民就業等創造機會。因此、湖南省領導應積極掌握機遇,例如沿海加工貿易面臨轉移壓力的時候,主動吸納外商加工貿易企業等。基本條件是要減小耗能、耗原料、減排污的標準。另一方面,應鼓勵發展與其服務業相配套的產業,例如有民族地域色彩的旅遊產品製造、旅遊服務業等等。以增加旅遊業的創收能力。

 我們視察團去了常德的柳葉湖及桃花源,張家界,主要印象是配套旅遊產業相對落後、產品檔次偏低。除了景點入場費之外,其他創收的旅遊產品及服務付諸厥如,具有發展的潛力。湖南省可考慮開放引進省內外、甚至國外資金加以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關注張家界在景區建造了高達320公尺高的垂直電梯是否破壞了自然景觀,他們便安排我們去參觀體驗一下。垂直電梯依著柱峰建造,通過一條隧道出來,抵達一個人造景觀平台,平台下另有數十公尺的電梯達到地面。下層電梯外觀的人造山景植有樹木,仿真度極高。乘電梯上升時可見前面的「將軍列隊」峰群縮小到腳下,視野擴大到茫茫峰群,引起眾人讚歎不已,果天下第一梯也!

湖南省發展與城鄉差距

 湖南省的發展明顯集中在長沙、衡陽及常德等城市。長沙市的GDP佔全省四分之一。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1。有三分之一勞動人口往外地務工。當前急務是發展農村。「十一五」規劃提出建設新農村,就是按地方條件把產業結構多元化,在農業生產之外發展農產品加工、多元的農作物生產,例如園藝農業、旅遊農業等。在農村公共建設方面,改善公共服務、住房規劃、教育、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等。第三產業也有待提高。我們參觀了幾個農村,都進行了試點,希望能通過累積經驗,推廣成功的模式。

政府的職能

 在市場化的改革中,政府的職能產生很大的變化。政府由計劃經濟的直接參與經濟活動轉向提供公共產品及半公共產品,解決有界外效果的經濟問題,穩定經濟發展,及糾正貧富不均等問題。湖南省在投資交通設施方面投入很多。但是我們去了南部的韶山、天旱已經威脅到農耕;可是,北面的洞庭湖卻釀水災;以湖南省有湘資浣澧四條長江支流的條件,明顯反映水利建設不足。我曾經參觀過澳洲的農產區,其縣政府負責建設地下灌溉系統,解決澇旱問題,使農民有更佳的經營環境。這些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

 值得讚賞的是在張家界,我們參觀了其設備完善的人民醫院,還有職業介紹服務中心。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的職能是為用人單位招聘和勞動者求職提供服務。又針對農民工開展技能培訓。中心有大量的資料單張及小冊子,也有電腦網頁向訪客提供勞工法例、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及工傷保險等。建立勞動保障監察支隊,為不少勞工追討欠薪。當然,真正能徹底解決就業問題的方法是發展經濟,以產業發展創造職位。因此,政府應下大功夫制定及推行恰當的產業結構調整。

 前面建議的產業政策的選擇及發展方向,依靠政府的法規制度及支撐系統建設,使企業自由發展而不能靠一兩個企業,這樣才能形成健康的市場。至於更長遠的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構想,更需要現代銀行金融的知識及框架下才能實現。

結語

 我們在長沙參觀了宋明清的最高學府岳麓書院,領會「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湖湘文化氛圍,觀賞了瑰麗的湘繡,遊覽了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的黃石寨及金鞭溪。我又利用在旅途中的時間空隙去了韶山毛澤東故居、漫步及行舟於美麗的柳葉湖,還嚐過長沙火宮殿著名的湖湘風味小吃。前文一些淺議,是在結束行程的回饋會上根據我的發言大綱申述及補記。(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