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襄樊古剎的倒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18]

段 穎

 建於明代的襄樊古剎漢聖庵倒掉了,倒在推土機的隆隆轟鳴中。這已是舊聞,言其不新,有那麼幾層含義,其一、這已是一個月前的事情;其二、漢聖庵由前殿、中殿、大雄寶殿構成,而前殿、大雄寶殿已分別在1985年、1998年拆除,這次可算是把這百年古剎夷為平地;其三、舊城改造,古建被拆好像已是司空見慣,似乎也不應該大驚小怪。但是,拆掉的,畢竟是歷史,是千年的文化記憶,真不知這貧乏、無趣的現代幻夢一朝夢醒,囿於灰色都市的你我,怎去尋那亭台樓榭中王孫舊事,又怎去覓那叢蘭幽篁中的繾綣離愁?拆得太多,已經由不忍到氣憤到麻木。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讀書人,人微言輕,一紙批評畢竟擋不住當權者的大筆一揮,再多呼籲畢竟敵不過瘋長的樓市。襄樊古剎是被強拆的,此事曝光後,有人提出補救的辦法,另外選址重建?!這樣的事據說在四川某城也發生過,拆了宋代拱橋建新橋,以解決城市交通阻塞問題,隨後,又在不遠處重建了一座仿古拱橋。而在昆明,拆了同仁街,之後又按原樣重修。有人出來圓場,說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但有些羊丟了就是丟了,過去的景和物,與過去的人和事一樣,只會一去不復返。

 據說當時還有本地居民自願晝夜守護現場,出於不捨,出於懷舊,也出於公心,這多少讓人欣慰。文化傳承不能僅是紙上談兵,僅是學者們的奔走呼號,民心民意,至關緊要。這讓我想起了發生在一邊境古鎮的舊事。當時,我在該地做田野,傳聞縣文管所所長一人擋在正在施工的推土機前,阻止修路工程破壞唐代古城牆遺址,故事被描繪得有聲有色,加入了很多細節,更有所長的豪言壯語,「要想推平遺址,就先從我身上推過去!」

 我滿懷敬仰之情,拜會了所長,說起此事,所長坦言,「我只是當面斥責了城建局的一位副局長,並將此事上報省文物局。保護文物是我職責所在,但我不是堂吉珂德,不會做那種事。」事情後來以公路改線,遺址得到保護告終,而所長則被迫「因病」提前退休。顯然,事情的結果讓人既喜且悲,而所長的「病退」,也定是滿心離愁。再回到那段「堂吉珂德」式的傳言,那是一幅充滿想像的圖景,承載著民眾的願望,表現得平凡、自然,卻又不失詼諧、戲謔。民眾雖不是決策者,但有權發出聲音,哪怕只是一個流言,卻也是一種「弱者的武器」。

 記得幾年前讀《城記》,滿心淒涼地隨作者一起憶及北京城改造的風風雨雨,是是非非。這是一本好書,卻無法一次讀完,因為每讀一頁,都會變得心事重重。「拆掉一座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梁先生這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一百多年前,敦煌經卷被盜,我們歸罪於西方列強;三十多年前,破除四舊,文物被毀,我們推諉於意識形態的劫難;而今,我們還有理由逃避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