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正之
我們悼念馬力,該做的甚多,但最重要的,是要繼承其遺志,在香港弘揚愛國愛港精神,推動香港人心的全面回歸,以實現香港的長治久安。而要弘揚愛國愛港,推動香港人心全面回歸,從香港實際出發,首先是要對像馬力先生那樣,在港英殖民統治時期,為推動香港回歸作出過貢獻的人士及團體,加以肯定,並對傑出貢獻者,給予合適的獎賞,撰稿修書,載入史冊。
已故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主席、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馬力先生的公祭及大殮,將於今日舉行,由國旗覆蓋的馬力靈柩在完成辭靈禮後,將由國家及特區政要、知名人士扶靈、出殯,極顯榮耀。民建聯估計,將有逾千名人士送別馬力最後一程。
愛國愛港力量貢獻值得肯定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多年前,由於清廷腐敗無能,被英國掠去,實行殖民統治。在合適的時候收回香港,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國策。而隨著國家國力日盛,呼聲愈來愈大,香港的一大群愛國愛港者,正是在這一新形勢下應運而生,他們有極深的愛國情懷,有理想,有抱負,不畏港英政府打壓,堅持不懈,團結著一大批市民,成為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為配合國家收回香港主權,他們或搞宣傳,造輿論,引導、啟發市民參與爭取香港回歸的工作,有的更像馬力先生一樣,直接參與了實踐鄧小平先生以一國兩制方式收回香港主權的工作。在這批愛國者當中,無論其加入愛國者行列或遲或早,貢獻有大有小,但其付出都應予以肯定,成為未來修撰香港歷史的主要內容,留下榮耀的一筆。
由於種種原因,現時香港仍有不少史書時評,以回歸前愛國左派曾有過具爭議的事,長期醜化愛國愛港運動,醜化當年在極端環境下不怕高壓,堅持同港英管治鬥爭的愛國人士,這是一種歷史的顛倒。眾多愛國愛港精英,包括馬力先生,都曾為把這段顛倒的歷史重新顛倒過來而努力。特區政府也曾作出努力,如給回歸前作過貢獻的愛國愛港人士授勛、頒獎。但要改變港英長期的奴化教育和宣傳所造成的舊觀念,任務仍相當繁重。但這項工作不做,不僅對那些回歸前長期為香港回歸作出努力的愛國者不公,也不能揭露當年曾頑固抗拒回歸,現時還屢屢為港英殖民統治招魂的人士的真面目,這是一個大是大非問題,再難也要做。
愛國愛港教育不可鬆懈
我們弘揚愛國愛港,推動香港人心全面回歸,就要對像馬力先生那樣,在回歸後,懷著對國家對香港的赤子之心,全力落實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為香港繁榮穩定而作不懈努力的市民,給予崇高的肯定和讚許。
對香港回歸,部分仍死抱港英殖民統治思維的人士極不開心、不滿意,總要找尋機會攻擊新時代、新政權及愛國愛港;國際反華勢力也希望一國兩制搞糟,不時策劃各種破壞香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行動。加上回歸初期有關方面對此重視不足,措施不力,令不少市民未能適應回歸新形勢,出現回歸十年,人心仍未回歸的局面。這對香港落實一國兩制,保持繁榮穩定是十分不利的。而只有同這些破壞一國兩制的勢力進行堅決鬥爭,才能令人心早日全面回歸,落實好一國兩制,保持繁榮穩定。馬力及其愛國愛港陣線,回歸十年來正是在做著同上述破壞勢力鬥爭,及宣揚愛國愛港的工作。
我們繼承馬力遺志,就是要繼續努力做好這方面工作。目前破壞勢力仍有力量,有一定的市場,絕不能等閒視之,要堅持打輿論戰,同時要打法律攻堅戰,並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馬力逝世,中央政府、特區政府高度肯定馬力所作貢獻,可以視為重視愛國愛港力量,推動愛國愛港活動的重要行動;而今後,更多地對類似馬力在回歸後作出貢獻的人士,為他們論功行賞,實際意義更為重大。
我們繼承馬力遺志,弘揚愛國愛港,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香港年青一代的愛國愛港教育工作。年青一代,是社會未來的希望,也是各派政治勢力爭奪的主要對象。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期間,在特區政府的歡迎晚宴上,就明確指出這一點,他說,「我想特別強調的是,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
馬力先生生前一直重視對香港青少年的愛國愛港教育,多次撰文強調特區政府及各界應加強對青少年的國民教育,而在民建聯內部,更親自對青年民建聯授課教育,令其深受感動。是次民建聯及眾多友好籌組了「馬力國民教育基金」,正是繼承馬力遺志的具體表現。為了令馬力遺願早日實現,為了香港的長治久安,筆者希望,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各界人士,都在加強青少年愛國愛港教育方面多下功夫。(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