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近代名人與中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04]
放大圖片

 ■中醫及醫療展覽會。 本報記者 彭子文 攝

黃 波

 我的一位朋友冉雲飛先生正在寫一部叫做《老樹飽風霜》的大著,探討中醫在近代中國的命運。別的我不敢說什麼,「老樹飽風霜」,這個書名真是起得絕了,再形象不過地道出了中醫的處境,而就在當下,風霜之凌逼,彷彿仍然是中醫逃不過去的一個坎兒:據說在網上就有人專門徵集取消中醫的簽名,已達到了上萬人,主要意見是要採取相關措施,讓中醫在五年內全部退出國家醫療體制,使西醫成為國家唯一的醫療技術。針對這一消息,衛生部新聞發言人則明確表示,堅決反對取消中醫的說法。

 要不要取消中醫?這是一個並不新鮮的話題。西學東漸以來,反對中醫的聲音便不絕於耳,尤其因為一些名人的參與,使這一事件的影響早已超過了單純的醫藥界。

 受過西方科學文化洗禮的近代名人中,在我印象裡少有人支持中醫,詩人、翻譯家梁宗岱先生是一個罕有的例外,因其自小在中草藥資源豐富的山鄉耳濡目染的經歷,他不僅力挺中醫,更身體力行,堅持採藥、製藥,為人治病。而相反的例子則簡直不勝枚舉:魯迅因家庭早年的傷痛,對中醫堪稱深惡痛絕;胡適說中醫治病「沒有科學根據」,偶爾請一位名中醫治了一回病,結果言人人殊,他自己的說辭也前後不一,幾乎成為一樁扯不清的公案;傅斯年,當年為了通過「取締中醫」的提案,差點和反對者動武;……他們為什麼如此激烈地反對中醫?固然由於有人(如魯迅)曾經深受中醫師誤診之害,但更重要的,則應推原到教育背景,傅斯年一句話說得甚為到位,「我是寧死不請中醫的,因為我覺得若不如此,便對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中西醫的優劣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個注定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問題,因為要讓雙方都舉出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似乎都不太難。就現代中國人而言,不必諱言生病時更多的是去看西醫,但並非沒有西醫師感到撓頭的時候。筆者前段為失眠所困擾,請教了本地權威的西醫師,他們都很誠懇地說,除了「安定」藥片,西醫在這方面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後來服了幾副中藥,按中醫師所教慢慢調養了一段,居然霍然而癒。不必憑什麼高深的學理,單以經驗而論,大概就會明白,中西醫都不是萬能的,雖然目前西醫強勢一些,但有些病,中醫藥療治可能更具效應。如果非要把中醫說得一無是處,坦率地說,那是過於低估了中國人的智慧,畢竟中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積澱,其中肯定有一些經驗性的東西是自然合乎科學的。

 然而近代一些名人為什麼偏偏要非常決絕地反對中醫?這實際上是近代以降「唯科學主義」思潮君臨中國的一個結果。傅斯年曾經認為,在哈維發明了血液循環之後,還要把人的身體分為上焦、中焦、下焦,簡直是對人類知識的侮辱。傅斯年他們就這樣用一把「科學」的尺子丈量,覺得中醫的理論完全說不通,到處是騙人;為了維護「科學」的神聖地位,他們甚至還會做出一些違心的事來。就拿庸醫誤診來說吧,中醫會有,西醫同樣會有。魯迅父親被中醫誤診,這種椎心之痛是見諸先生的很多文章的,而被西醫誤診的名人並非沒有,梁啟超就是一個,當年他在協和醫院割掉一腎,不久就棄世,係誤診無疑,可是梁先生至死都沒有說過協和與主刀醫生的一句壞話,後來還有人寫文章讚揚他以免給反對西醫者口實的苦心,誇獎這種「科學的態度」。其實這哪能叫科學的態度呢?誤診就是誤診,將西醫的誤診掩飾起來,這只能說是維護他們心目中的科學的面子,實在是與真正的科學精神相違背的。無獨有偶,向來不信中醫的胡適曾請中醫師治病,後來他幾乎連這一事實都要否認,羅爾鋼先生分析胡適的心態時說,他認為中醫不科學,而中醫居然醫好他,社會盛傳,「胡適怕對科學的發展有害,所以才不得不這樣說的」。

 「矯枉過正」,也許這是探究近代名人與中醫的關係時常要浮到腦際的一句慨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矯枉過正」的態度不僅僅表現在他們對中醫藥的認識上,他們激烈的「反傳統」又何嘗不是如此?當然,前賢自有其深切命意和良苦用心,但時代前進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確是國人對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傳統文化取更加平和、理性、客觀態度的時候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