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前線醫生聯盟主席羅智峰 感觸生命無常 養就醫者仁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12]
放大圖片

 ■羅智峰醫生感受最深的,莫過於看到生命無常,正因為如此,也就更珍惜眼前的一切。 本報記者潘達文 攝

本報記者李見安

 羅智峰喜歡旅行,尤其喜歡到內地。問他原因,他說因為夠便宜,而且他是貧窮醫生。醫管局在八月底剛宣布醫生加薪,九月初,羅智峰便立即拿起背囊一個人去了廣西五天。「留在香港好辛苦,又要處理電郵,又要回應記者提問……好想出去『抖一抖』。」

 其實,前線醫生聯盟主席羅智峰沒有想像中忙碌。他在放工後,間中會到觀塘打拳,「內科、外科出名放工不準時,但眼科較準時收工。始終要有自己的生活,時間是自己運用的。」而做一個醫生,感受最深的,莫過於看到生命無常,但正因為如此,也就更會珍惜所有,就連與女朋友拍拖,也有那種「另類」的浪漫﹕「在我on call的時候,她間中會來醫院陪我。」

 人生無常,醫生感受最深。羅智峰說,一名從不吸煙的40多歲工程師,可以無緣無故患上肺癌,一名27歲的男教師,在最好年華可以患上肝癌。經常接觸生和死,他坦言會麻木,但當看到嬰兒去世時,仍會動容。曾患過沙士的羅智峰,認為「做人隨時可以死,隨時可以病。」而最慘情的,是生不如死。

生不如死 最為揪心

 「從學生開始,已覺人生無常。大三那年,看見一名40多歲工程師,從沒吸煙,從沒接觸石棉,卻患上肺癌。曾有一名27歲男教師,我看他的X光照片,發現兩邊肝也生cancer ,於是問教授為何仍要做手術,因為醫學上解釋,兩邊肝生cancer代表擴散嚴重,手術也未必有用。教授說,他很年輕,給他一個機會。」

 「一個人去到七、八十歲,經常入院,又試過幾次心臟停頓,死似乎是最終結局。這些不會令我感觸。但試過要為剛去世的人寫死亡證明書,才發現那是一位嬰兒,真的很大感觸,但對於兒科的醫護,正常來說看得多會麻木。」

 不過羅智峰認為,最慘的是生不如死,「有個女人入院,她一開始只是傷風,卻感冒菌入頸椎,之後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只能郁動頭部,她日日哭。那女人不過30多歲。」

身歷沙士 學懂珍惜

 02年港大醫學院畢業,羅智峰實習一年後,於03年在伊利沙伯醫院任內科醫生,「有一晚,有個阿伯入院,我在阿伯身邊問:『你有咩病呀,食開咩藥。』然後又叫他深呼吸。」

 那名長者,原來是沙士患者,羅智峰「中招」後開始連續五天發高燒,於是他被隔離,「好驚,以為會死,當然有哭……整個人好虛弱,吃東西好似做運動,吃飯吃一半便流大汗。」不過羅智峰很幸運,他被隔離一個月便康復,相反同院有一名20多歲女護士,痊癒後出現骨枯,他稱:「做人好無常,隨時可以死,隨時可以病,但這一切都要接受﹔更要懂得珍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