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小康社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25]

吳羊璧

 從北歐的富裕而高福利的國家,想到了小康社會。

 現在我們的國家在努力做到小康,小康的字面意思大概是初步的寬裕,不過我想到的小康,不是指目前的小康。對目前的小康社會,我還沒有得出一個清楚的概念,社會正在進展中,而且進展得快,快得未能得出凝定的印象。

 我聯想起的小康社會,是孔子所說的小康。

 古書《禮記》,是先秦時的書。現存四十九篇,不是一時一人之作,是匯集成書的。學者考訂,其中許多是孔子的再傳弟子所作,大約在戰國時期。

 其中《禮運第九》,記孔子談論「大道之行」的時代,以及「小康」的時代。

 這篇《禮運》記,有一次,孔子參與了一次儀式之後,來到觀樓遊覽。觀,是古代宗廟、宮殿前的門樓,懸掛國家典章法律,供人觀看。來到觀樓這樣鄭重的地方,孔子就想起了社會的變化發展。他先是想起了「大道之行也」的時代,很懷念那時社會的優點。那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那個時候,是推選賢能的人出來治國,講誠信,求和睦。人們關心自己的老幼家人,也使社會上老年、壯年、幼年的人都各得其所。接下去,還說到人們工作,只為出一分力,不只為自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社會秩序很好,「外戶而不閉」。孔子說,那叫做「大同」社會。孔子嘆息,「今大道既隱」,行「大道」的時代已過去了,不過,對那些優點,孔子卻「有志焉」,很想能保存那些優點。

 現在已是甚麼情況了呢?孔子說現在來到了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特點,是以「家」為單位(可見此前的大同社會是超出「家」的單位的),各自照顧自己的親人。而且從事勞作是為了自己。這段話是:「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在政治上,則建立起君臣制度,設立城池,鞏固國家。要求大家遵照禮制來辦事。孔子說:「是謂小康」。

 孔子強調,在小康社會,建立起「禮」的體制很重要,禮,可以「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用現在的話,籠統地說,就是建立一套合理的社會秩序。使得這個社會雖然以「家」為主,為自己工作,但社會上的上下關係,人與人間的關係,家庭中的關係,都順暢和睦。

 西方的社會發展學說,說古時是原始共產社會,生產力不高,但共同擁有。這就很像孔子說的「大道之行也」的時候。後來,生產力發展了,每個人的生產能力有高低,這就發展分化出不同的階級身份,進入了有階級的社會。孔子說的「大道既隱」之後的社會,看來也是這樣的一種發展。不過孔子著重說的不是階級分化,是說在新的情況之下怎樣才能夠社會有秩序,人際關係順暢和睦。

 重要的一點是,「大道既隱」之後的社會,顯然是更康裕了,所以孔子給予的特點是「是謂小康」。

 小康社會,「貨力為己」,工作的目的是為自己,這似乎是多顧及私的那個方面了。但是,這又正是一種最普遍存在的動力,使人人都自動地、主動地投入生產,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最大的活力。

 不必用西方的社會發展學說,根據中國古代諸家的理論,這樣來闡述社會的發展,看來也是很有道理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