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偉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在今天,一部由三百零五首詩歌組成的詩集,除了一些文學愛好者外,相信一般人都不會認為它有多大用途。不過,古時曾經出現過這樣一部詩集,在外交宴會上,各國使臣會借用其中的詩篇,進行種種政治活動;孔子又說過,這部詩集可以鼓舞人,可以增加人的閱歷,可以使人團結,可以讓人發洩牢騷,詩歌的內容,更包含了侍奉君主和父親的道理。這樣一部「多用途」的詩集,就是《詩經》。
風雅頌是體制
為甚麼《詩經》在古代會有如此多的用途?這得從它的內容說起。《詩大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其中的「風」、「雅」、「頌」,是指《詩經》的體制。根據《詩大序》的說法,「風」是風化、諷刺的意思,利用風詩,君主可以對臣民進行教化,臣民也可以要對君主進行諷諫。「雅」是「正」的意思,雅詩的內容是關於政教成敗的事情。「頌」是讚美王侯盛德,並把它祭告於神靈之前的詩。不過,《詩大序》的這些說法大體是從封建禮教角度出發的,未必完全符合《詩經》的內容。現在一般認為,「風」是採自各地的民間歌謠。除了少數作品外,風詩大都是流傳於民間的口頭創作,內容反映了古時社會的現實生活。「雅」主要是西周京城以內的詩歌。雅詩大部分是周王朝貴族的作品,內容涉及歷史、戰爭、政治和民情。「頌」則是供祭祀宗廟時用的樂曲。古時祭祀,既要有歌功頌德的詩,又要有舞蹈配合。頌詩就是祭祀神靈和祖先時所用的歌舞曲。
賦比興是創作表現手法
至於「賦」、「比」、「興」,是指詩歌創作的表現手法。對於三者的含意,現在一般採用宋代經學家朱熹《詩集傳》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賦」就是鋪陳、直敘的意思。「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喻,即利用易懂的事物打比方,以描繪抽象的思想感情。「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所謂「興」,又稱「起興」,是指詩人先描繪某種客觀景物,作為詩歌的開端,由此引出下面要詠唱的事物。
前面提到的《詩大序》,是一篇總論《詩經》的序言。此外,每首詩又附有一篇《小序》。《大序》、《小序》的作者是誰,過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始終沒有公認的結論。而作為題解的《小序》,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詩篇的內容、描述對象和寫作方法。不過,有些詩的《小序》往往滲入了宣揚禮教的思想,又或是穿鑿附會,硬把詩篇說成與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有關。我們通過《小序》理解《詩經》裡的詩歌時,要小心分辨其中的誤說,才能夠準確掌握詩歌的本來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