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繁華的五馬街是溫州「輕工時代」的一個縮影
甌江口岸一片繁忙的同時,溫州仍然無法迴避輕工產業難以快速發展的問題。事實上,不僅僅是溫州自己在思索,浙江省黨政高層更是予以了高度的關注。
王建滿自2004年出任溫州市委書記以來,一直就奔走於溫州的各個鄉鎮進行調研。「三個難以為繼」是王建滿對「溫州病」的診斷:產業發展難以為繼;要素資源難以為繼;環境承載難以為繼。
而王建滿為溫州開出的一個藥方,就是招商引資——「以民引外,民外合璧」。具體說就是有選擇地引進世界大型企業或500強,嫁接於當地民企,吸納外企的先進管理和科技,助推當地民企升級做大做強。
提出這樣的施政方略,外界很容易從王建滿的從政履歷中得出「蕭山模式」將顛覆「溫州模式」的論點,同時一貫奉行「政府少干預」的溫州民企面對這樣的「強勢」政府也深感憂慮。
「以民引外」是王建滿一廂情願為自己的政治前途而炮製的空中樓閣嗎?不是的!通過對正泰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奧康與GEOX公司合作項目進行多次調研考察以後,王建滿意識到,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在不斷地與國際進行交流的同時,會自發地產生與強者「強強聯手」的願望。通過品牌企業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引進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品牌經驗和技術,既是一種招商引資的手段,解決了溫州引進外資的短腿問題,更能夠幫助民營企業做強作大。
於是「以民引外」通過理論的昇華上升至政府決策——招商的主體是民營企業,招商的結果是產業互補,這與蕭山的招商模式是不同的,完全打上的是溫州的「烙印」——先有溫州企業的實踐,後有政府的決策。
王建滿告訴記者:「溫州模式的精神之一,就是抱團走天下,今天新的模式就是要與天下強者抱團,與思想,與管理,與資本共融。」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截止2006年12月底,溫州累計外商投資總額達663599萬美元,較2005年同期相比增長56%;在執行「以民引外」的兩年間,溫州規模以上企業從3000多家發展到5200家;至2006年10月,溫州市已經誕生「民外合璧」企業299家,全市民企和外企合資企業總數達到930家;2005年,溫州合同外資8.9億美元,同比增長76%,實際利用外資3.6億美元,同比增長71%。
溫州用實踐論證了一個觀點:模式不是一成不變,溫州模式只有不斷地根據實踐進行創新,才會有永續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