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蘇東坡愛竹情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0]
放大圖片

陳 雄

 如果用一種植物形容中國文人,大概十之八九都會想到竹吧,因為竹本身的虛心而直、不畏霜雪的特點契合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道德意識。

 從「竹林七賢」到王徽之到白居易到蘇東坡到鄭板橋,無一不與竹情誼深厚。

 白居易曾寫過一篇《養竹記》,將竹比作賢人君子,首次總結出竹的四大高尚節操:本固、性直、心空、節貞。

 相比白居易的一本正經,我更喜歡蘇東坡,他的「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比這幾條總結出來的「節操」來得更具人間煙火氣。蘇東坡對竹最經典的評說,無疑是「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這一句。我欣賞的是蘇東坡的真實,他並不因為竹之雅,就斷然排除吃肉,雖然文人們向來贊成「肉食者鄙」,對吃肉的當權階級是瞧不上眼的,然而蘇東坡不管這些,他又說:「不俗加不瘦,竹筍加豬肉」,原來,他不但喜歡吃「東坡肉」,還喜歡吃竹筍燒肉。

 肉與竹,正代表了蘇東坡性格的兩面,他的身上既有大塊吃肉的豪放、世俗,也有如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優雅、超脫,所以他的詩文既有豪放又有婉約的風格。後來的文人美食家李漁,應該是受到蘇軾的啟發,他也主張將肉與竹筍同烹,但他認為肥羊嫩豕也比不上竹筍,吃「竹筍燒肉」之時,人們會「只食筍而遺肉。」

 蘇東坡愛竹情深,他認為竹的奉獻太多,他曾在《記嶺南行》中為竹「打抱不平」,說嶺南人應該對竹抱愧才是。因為嶺南人的飯桌上擺的是竹筍,房子上蓋的是竹瓦,載貨用的是竹筏,燒飯用的是竹燃料,寫字用的是竹做的紙,腳上穿的是竹做的鞋,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

 有趣的是,蘇東坡在各個人生階段對竹子的審美態度都不同,年輕的時候,他希望看到的是滿眼的密密麻麻的竹子,所謂「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就是他的理想;人到中年,心態已不如年輕時激進豪邁,他欣賞的是「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的情景;到老年時,又變為「累盡無可言,風來竹自嘯」的淡定從容了。這條由竹勾畫的人生的軌跡,和蔣捷的「少年聽雨歌樓上,壯年聽雨客舟中,而今聽雨僧廬下」有異曲同工之妙。

 看來,中國的竹子不僅僅是一種植物,中國的竹子裡有文化也有哲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