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兩岸盡快簽署和平協議,既可在維持台海現狀的基礎上為兩岸民眾避免戰爭威脅,又可進一步拓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空間,這不僅是兩岸民眾的共同願望,也是亞太地區和國際社會所期待的。「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此其時矣!
日前,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以較大篇幅闡述了台灣問題,並將「兩岸簽署和平協定」納入政治報告。眾所周知,「台獨」分裂活動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必須堅決反對。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中共十七大對台政策的新表述,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普遍認為這或將影響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兩岸關係,意義極為深遠。台灣當局、社會各黨派和各界民眾確應對中共中央的呼籲認真地加以考量。
新思維 新政策
事實上,中央對台政策的根本原則和總體方針都是歷史的傳承。自鄧小平時代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總體方針後,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對上述目標方針全面展開論述,提出了「八點主張」,就曾經建議海峽兩岸就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可以說,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是中央的一貫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甚至在談判過程中,可以吸收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
十六大以來,胡總書記結合兩岸關係情勢新變化而提出的「和平發展為主題」,「謀福祉、謀和平、護主權」的對台政策總綱,則更為務實和明朗。須知,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產物,兩岸的人為分隔亦是內戰的歷史延續,要使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的方向發展,首先應尊重歷史,共同面對現實。筆者認為,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地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概念,應是中央對台政策的重要調整,這種調整是基於台海關係的現實情況,更順應了台灣民眾求和平、求發展的主流民意,體現了十七大對台灣問題的新思維、新政策。
促進和平反對「台獨」
中國有句古話「家和萬事興」。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台灣有些人仍在不斷玩火、推動「法理台獨」,「入聯公投」。面對「台獨」分子的瘋狂挑釁,中央寄希望於台灣民眾。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理應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共同家園」,「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表達了中央對廣大台灣民眾的親情善意。
從香港和澳門回歸的事實業已證明,鄧小平倡導「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方針是可行的,也是成功的。
不過,目前台灣各界尚未達成共識。中共中央從台灣現狀出發,提出可以先不談「一國兩制」和平統一,而盡快促進「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這展示了新一代中共領導人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成熟與自信。正如十七大報告所說,「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台獨」分裂勢力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得人心,也終歸要失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可阻擋的趨勢。
順應民意力避戰事
毋庸諱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際上就是在為將來的統一創造條件。當然,「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構架和平發展框架」,都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之上。目前,中國內地正全力謀發展,台灣也需要拓展發展空間,而發展是需要較為長期的和平穩定環境,發展也需要兩岸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事實上,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保持著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據政府有關部門統計,自2003年至2007年6月,有關方面已批准台胞投資項目近1.8萬項,台胞實際投資增加114.9億美元,兩岸貿易額增加3900多億美元。
同時,實現了兩岸客運包機節日化,開辦了緊急醫療救助包機和貨運專案包機,促進了兩岸直接通航的進程。兩岸民間交流更為頻密,各地各部門組織赴台交流專案2.3萬多項、14.7萬多人次。台灣居民來往大陸1714萬多人次,內地居民往來台灣近74萬人次。
台灣島內輿論認為,胡總書記關於「兩岸簽署和平協定」的呼籲,顯示出中央對台灣民心的理解程度,比外界想像的更深入和全面。不可否認,大多數台灣民眾都渴求兩岸和平穩定,都不希望台海有戰事發生。十七大報告指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這句話具有很深刻的意義。兩岸同胞同祖同根,中國大地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家園。因此,只有積極地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拓展領域、提高層次,實現互利雙贏,才能造福於兩岸民眾,進而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綜上所述,兩岸盡快簽署和平協議,既可在維持台海現狀的基礎上為兩岸民眾避免戰爭威脅,又可進一步拓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空間,這不僅是兩岸民眾的共同願望,也是亞太地區和國際社會所期待的。「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此其時矣!(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