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路路通:普通話 教中文可行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09]
放大圖片

 回歸10年,本港普通話應用日漸普及。有見及此,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撥款2億元,於中小學分4年推行普通話教中文試驗計劃,每年讓40間中、小學自願參與,預料於明年9月推行。語常會相信,計劃將可改善現時本港學普通話「半桶水」的情況。不過,當中有不少問題仍為學界所質疑,除了師資問題為一大關鍵外,以現時的學生水平,是否有能力接受以普通話的方式學習?故此要全面推行普通話教學,尚存不少困難。

 學習語文的首要因素是多接觸,所謂的「多聽、多講」,說的便是要習慣語文環境。有人提出,若想學好一國語言,最直截了當的方法莫過於到當地生活一段時間,既可增多練習機會,亦能透過「生活的壓力」迫使你運用語言。試想,當你走到街上購物,面對一個只懂外語的外國人,你能不用外語向他說明你的需要嗎?日子有功,經過一段時期以後,外語水平必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好處:增加學生接觸普通話機會

 不過,到外地學習外語,並不是每個學生皆能達到,除卻經濟的原因之外,亦受到正規學習課程的規限。故此,若要將一種語言普及,莫過於在有限的條件下提供最多的接觸機會。有學者指出,本港與內地經貿往來頻繁,亦為未來的大勢所在,甚至有人認為某些行業使用普通話的機會更勝英語。故此,將普通話作普及性的系統推行有其必要。而最有效增加學生接觸普通話的機會,莫過於將普通話作為授課語言。

可糾正「港式中文」

 利用普通話教中文,可達致多方面的成效。中文科課程以教授良好的現代漢語為目標,但本港的普遍現象是「港式中文」氾濫。「港式中文」遭詬病由來已久,不少港人「將錯就錯」,還視之為標準漢語。例如「發夢」、「霸位」、「取錄」、「怪責」等等,全是「港式中文」;標準的「白話文」應是「做夢」、「佔位」、「錄取」、「責怪」。這類「中文」,有不少已約定俗成,然站在學習白話文的立場,應該予以改正,而普通話便能收此效。

表意方式近書面語 「我手寫我口」

 普通話的表意方式與書面語接近,即胡適提出的「我手寫我口」,故以普通話作為思考方式自能減少更多的文法問題,是減低因表意差別所致的溝通阻礙的一個良方。油麻地天主教學校(海泓道)05年起於小二全級開始用普通話教中文,該校校長指出,自推行普通話教中文後,學生的中文明顯進步,寫作時語序及口語等錯誤亦明顯減少。可見以普通話教中文,有助學生改善語文水平是有事實根據。

困難:沒有足夠機會學習

 雖然以普通話教授中文有明顯的好處,不過事實上,並非有很多學校實行。教育工作者聯會曾以717間中小學為對象,以調查學校推廣普通話和簡體字的情況。結果顯示,6成中小學教師認為,學生在校內沒有足夠機會學習普通話,亦有逾6成教師認為政府推廣普通話的工作不足夠。自回歸後,普通話的重要性經已逐步凸顯,可是學校實行普通話教學的情況仍然緩慢,可見推行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師資不足

 學校要推行普通話教學,首要面對的便是教師不足的問題。現時香港規定任教語文科的老師需要通過基準試的測試才能任教。不過,據資料顯示,現時中文教師行列之中只有一半老師的普通話達標。若要全面推行教學,師資來源將是一大問題。不少經驗豐富的中文教師表示,他們學習的年代,連最基本的普通話教學亦未具備,故此學習普通話對他們來說是從零開始,若要短期內達標根本不可能。甚至有教師表示,全面推行普通話教中文之時,便是他們退休之日。從另一方面看,若果不為教師的普通話訂下標準,或標準訂得太低,則容易出現素質參差之弊。因此,如何為普通話教學提供足夠而有水準的教師,將是問題的一大癥結。

日常少用 學生可能一知半解

 另一個問題是學生的理解程度。香港社會是一個以粵語為主的社區,日常的交流皆以粵語作為主要的溝通語言,政府推行母語教學的目的,無非在於希望學生更容易吸收老師的講解,從而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甚至有學校以中文作為教授英文的語言,亦是以學生聽得懂、易於吸收的語言使學生學得更多。在這種背景長大的年輕人,日常使用普通話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普通話的理解能力亦屬「一知半解」,若果以普通話作教學語言,會否令學生因聽不仔細而失去學習動機,甚至猶如奏起「安眠曲」,令學生昏昏欲睡而浪費了時光?  ■本報記者 李浩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