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育自由講:讓學校可彈性使用英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19]

 ■黃均瑜 教聯會主席

 教育局孫局長的一句話,引起了一些人的遐思,希望把幾經諮詢而定下來的語文政策推倒重來。

 現行的教學語言政策,經過將近十年的實踐和教統會於2004年的檢討,運作大致良好。唯一問題是「英中」和「中中」之標籤效應仍未能解決,形成了在推動母語教學的同時,卻把中文中學貶為二等學校的吊詭現象。而這種標籤效應,隨著「上落車」機制的實行將會更為突顯。因為,成績較好的「中中」爭著「上車」,而成績不好的英文中學則被迫「下車」,這樣「英中」與「中中」的分野更為明顯。因此,任何政策上的調整,只能是從有利於減少標籤效應出發,而不是照顧既得利益者。

減低「中中」與「英中」標籤效應

 其實,自從推行母語教學政策以來,已有部分的中文中學無論是收生的質素還是公開考試的成績,都已超越了部分「英中」。這說明家長已逐步接受了「中中」,特別在「三三四」學制下,家長的關注點可能是學生能夠進入大學的比例,而不是教學語言。因此,只要這批「中中」能夠堅持,「中中」與「英中」的界限將會變得模糊。可惜的是,這批「中中」很多已迫不及待地嚷著要轉為「英中」,甚是奈何!

 要減低標籤效應,其中一個辦法是規定「有落無上」。不符合標準的「英中」,要轉為「中中」,否則會令學生受害;但符合資格的「中中」,則無須轉為「英中」,因為這樣並沒有損害學生利益。只要「英中」的數目減少,標籤效應就會降低。

增「中中」在初中用英語比例

 此外,為了滿足社會的期望及家長對子女學習英語的要求,可以增加「中中」在初中階段使用英語的比例上限,由現時的百分之十五增加至百分之五十;在高中階段,則由學校按標準實行自決。收生較好的「中中」,如果在初中有百分之五十使用英語,然後在高中百分之百地使用英語。這樣的「中中」,其實與「英中」也相差無幾了。這個辦法的好處,是增加了學校使用英語的彈性,學校可以按學生的情況決定使用英語的比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