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區警署活化計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21]

饒恩培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

 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於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活化歷史建築,讓古蹟發揮它們的經濟及社會效益,以體現持續保育概念。

 香港賽馬會向來以提升香港人的生活質素為己任,極為關注大眾關心的社會民生議題。故此,我們早前向政府提交保育及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建議,透過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十八億港元作為基本建設資金,並承諾承擔營運早期的一切虧損,期望為香港帶來一個集合文化、歷史傳統和適量商業用途的項目。

 我們希望這個活化項目能為不同人士提供一個消閒文化好去處,故由上月開始至下年四月期間進行公眾諮詢,徵集各界意見,以落實一個大部分人均接納的保育及活化方案。

對公眾疑問的澄清

 項目自公佈以來深受公眾關注。除了認同與肯定外,公眾亦持有不同的意見及疑問,部分可能源自對計劃內容的誤解,我們希望就此作出以下澄清。

 1.此計劃旨在保育及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而非單單保留古蹟。正如《維也納世界文化遺產及當代建築備忘錄》所述:「在具有歷史價值的市區建築項目中,興建當代建築的最大挑戰,莫過於要盡量發揮可用的潛質,以符合當地的經濟社會轉變,同時又要尊重古物建築周遭環境的風貌。」我們希望香港市民以及遊客都可以親身進入建築群,不但欣賞它的建築風格、體驗過往歷史,更可享受新增的大量綠化公眾空間及劇院、演奏廳、影院、藝廊以及展覽廳等文化設施。

 2.我們認為活化古蹟項目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絕不能變成香港人的財務負累。因此,即使早期會有虧損,但其日常營運最終必須達致自負盈虧。有見及此,項目設施加入了適量的商業元素,以長期補貼保育維修、文化設施及公眾空間的支出。

 3.近年,市民積極表達對保育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訴求,可見推展保育及活化計劃迫在眉睫。我們認為必須要先有一個具體的建議,方能帶動一個更具成效的公開討論,據此訂立大部分市民均接納的方案。因此,我們主動構思項目,並在二○○六年中進行民意調查,評估公眾人士對「活化再用」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初步意向,並以此作為馬會的構思基礎。

 4.有報道提及「馬會曾為方案進行評估,即使不興建加建部分,同樣會有回報。」當中存有誤解。事實上,新建築物大部分是非商業用途的文化藝術設施,眾所周知,文化藝術設施向來都是需要補貼的項目。我們建議加設這些設施主要是為配合社會對這類場所的殷切需求,而絕非為了回報。我們於去年中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九成的被訪者認同中區警署應轉化為文化藝術的建築群,而大部分被訪者亦認同建築物需同時展現古舊風貌及當代建築特色。

 5.馬會明白不少市民憂慮建議中的新建築有可能造成屏風效應。然而,這座新建築實際上並非一座玻璃幕牆大廈,而是一個類似框架的建築。這個「框」,除了部分地方因安全理由或設施的需要而要裝上玻璃外,其他大部分幾乎是全通透和通風,所以不會造成屏風效應。

 6.我們亦曾聘請工程專家,對部分方案提出的地下化建議進行可行性研究,結果發現,建築物的地基並沒有打樁,加上年代久遠,已變得相當脆弱,故掘地有可能破壞建築物的地基。

 在推展這個計劃的過程中,我們致力收集全港市民、中西區居民及關注保育人士的意見。待構思落實後,亦將遵照法例規定,進行環境影響及交通影響等評估,以確保計劃能符合各方面的要求。

 我們現時正為該項目製作專門網站,亦會在未來數月籌辦展覽及公開座談會,讓市民進一步了解項目的內容,以及收集市民的寶貴意見。在網站建好前,公眾可透過馬會網站(www.hkjc.org.hk)了解項目的情況。我們期待透過這次諮詢,集思廣益,落實整項計劃,並以中區警署的保育項目引領香港的保育活化古蹟活動。(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