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如何更好地發揮區議會功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29]

陳財喜

 新一屆的區議會在11月18日選出,政論家們忙於作些「馬後炮」式的分析,有時他們的所謂分析,以圈內人看來似乎都沒有新意和創見。每個成功或失敗故事之背後,其實都有其獨特性,硬套理論並不能完全解釋實況。

 08年1月1日開始,18區區議會將獲增加撥款及參與管理康文署所管的圖書館、游泳池等的公共設施。無疑從資源角度來看是有所增加。

 不過在特區政府緊握區議會的財政、人事權之下,區議會實在不能有太大的作為(食環署所管理的街市和公廁等就不由區議會去管)。

 區議會經常被標著為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不過如果沿用舊一套的諮詢形式,相信可以取得新的突破的機會恐怕不大。如何在基本法框架下,進行突破和為地方行政注入「新動力」是新一屆區議會的重要課題,這比評論「蛇宴」與「廉價旅行團」是否是「致勝」之道更有意義。區議會如何強化這個「中介」角色是我們應該探索的,另外在憲制之下如何為市民爭取最大的利益也是區議會應追求的。

 從公民參與的角度,區議會是可以發揮的。這端視區議會是否有「新思維」去進行範式轉移。是否可以配合公民社會的發展,成為公民社會載體之一。區議會如何更好地、更準確地掌握地方的脈搏和民意,值得深思。

 首先區議會要直接地面向市民,鼓勵公民參與。不要事事依賴政府部門提供資料和安排。爭取地方之議程制定(agenda setting)。不要讓政府牽著鼻子走。

 區議會要完善讓公民參與的機制。公民參與的廣度、深度,是直接影響政府績效的關鍵環節。所謂參與的廣度,是從量的角度指公民是否普遍參與。參與的深度,是從質的角度指公民是否充分參與。隨著公民參與公共管理的熱情增高,越來越多的市民從被動接受公共政策,開始走向主動關心公共政策、參與公共管理過程,甚至乎影響公共政策之走向。區議會應該增加這方面的參與溝通渠道;例如舉辦各種聽證會、政府部門績效評價會,市民論壇、建言會等,使市民可以參與地方事務。對於一些市民來說,他們不再滿足於僅僅是通過投票選擇民意代表表達利益的間接民主,而且更希望獲得參與公共管理,充分表達訴求,影響公共政策的參與式民主(participating democracy)。公民參與有助於減少公共政策過程中的信息失靈,避免決策失誤。

 當然區議會本身也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以確保能夠有效地推動良性的公民參與。而市民方面也要增加對參與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識,對相關的資訊和參與之技能也要提升。這是要經過「充權」(enpowerment)的,使得區議會的社區及地方行政工作做得更好。

 另外我們也要建設服務型的區議會,最重要的是區議會能夠及時回應社會需求與民意,不要「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