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膠袋問題系列之二(完結篇)
本報記者 陳倩筠
本港每日棄置超過2,300萬個購物膠袋在堆填區。為了增加市民的環保意識,數年前已有「BYOB」即Bring Your Own Bag(自備購物袋)的口號,市民亦漸漸棄用膠袋改而使用環保購物袋。根據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秘書處發言人指出,今年膠袋製造數量已比去年減少20%至30%,確實值得可喜可賀。但膠袋製造量減少的同時卻衍生另一環保危機,就是以環保掛帥的不織布袋數量增加,有環保團體指,不織布袋並非如市民眼中般環保。
可降解膠袋 以膠袋物料製造 加添加劑
生產力促進局專門研究可降解膠袋的製造科技部首席顧問李國強早前解釋,可降解膠袋其實跟傳統膠袋一樣使用聚乙烯膠料製成,唯一分別是可分解的膠袋加入添加劑,令膠袋之間的分子(molecules)被分隔開,當接觸水份或氧氣時便可將分子分解,變成肉眼看不見的分子。不過若可降解膠袋被傳統膠袋阻隔,無法接觸水份或氧氣,便影響分解過程。然而環保署一直不拒絕零售界以可降解膠袋作為減輕堆填區壓力的方法。
需大量氧氣分解 不符堆填區環境
此外,有環保團體指出,這些所謂可降解的膠袋所用的物料雖然可以生物分解,但卻需要大量氧氣才能夠完成分解過程,並不符合現時本港垃圾堆填區的實際環境。亦有環保團體指,這類膠袋需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全分解,亦需耗用原油製造,市民若誤會使用這種膠袋不會損害環境,可能會製造「美麗的誤會」了。
環保購物袋 有些由塑膠製成 較普通膠袋厚重
至於環保購物袋當然是保護環境的最有效方法,由於環保購物袋意念受歡迎,近年不少商戶紛紛製作環保購物袋送贈給消費者,部分則加入著名設計師作為賣點,引發搶購潮。市民撫心自問家中有多少個環保袋,沒有10個都可能有8個吧,這些環保袋用之不盡棄之可惜,又不能如普通膠袋般用來裝載垃圾,儲起來是合符環保原則嗎?香港無紡布協會理事高志堅曾透露,現時每年至少有500萬個不織布袋流入市面,而且數量每年增長20%至30%,一年的生產量,已差不多可滿足全港的需求,達到一人一袋。
若遭棄置 分解時間萬年計
所謂的不織布袋其實並不環保,據了解,不織布袋由塑膠製成,較普通膠袋更厚更重身,因此所需要的塑膠料數量比膠袋還要多。有估計,同樣面積的不織布袋所需原料是膠袋的10倍,他日一旦遭受棄置,分解所需時間相信要以萬年計,因此就用料而言,不織布袋絕對算不上環保。另外,有塑膠袋業者認為,不織布袋較膠袋厚和密度更高,增加循環再造的難度,由於它不能直接熱熔,必須打碎才可以放入熱熔機處理,耗電量極大,對環境一樣造成破壞。
市民不重複使用 失環保意義
嚴格而言,不織布袋亦算不上是環保之物,其環保之處在於它可以一用再用,用上一千次,就可產生「一袋頂一千袋」的環保效益,若市民天天帶著同一個環保購物袋作為載貨之用,確能夠起到這預期的作用,不過若市民不重複使用環保袋,每次購物即買一個,便令環保袋意義盡失。
真正環保 愛護大自然 停止浪費
因此有學者認為,要真正落實環保,需要建立市民愛護大自然、減少消耗物料的觀念,改變隨手可得、隨手可棄的習慣,停止浪費相信才是「治本」之道。
超市措施 不主動派袋助環保
至於某大型連鎖超級市場早前主動提出新環保措施的,包括不主動向顧客派發膠袋、若顧客需要膠袋則會派發可降解的膠袋,並呼籲市民捐款作為日後推行環保運動之用。超市的做法的確是減少膠袋使用量的其中一個方法,因為市民耗用膠袋的數量的確令人側目,曾多次看到消費者於超市買了數件貨品,原本一個膠袋可以盛載,但卻要求多職員多給一、兩個膠袋,背後的原因無人知悉,可能是擔心一個袋子不穩當會穿破,亦可能是因為貪小便宜的心態,須知道一般膠袋在大自然下難以分解,焚化亦會帶來空氣污染的問題,故少派膠袋無疑是博得掌聲之舉。
派「可分解膠袋」 削弱減用動力
不過對於超市會向索取膠袋的市民派發「可分解膠袋」卻值得商榷,其中一個原因是職員只會透過勸籲的形式,呼籲索取膠袋的市民捐出2角作為日後推廣環保用途,區區2角對市民來說可能是「跌了也不要緊」,根本不會在意。此外,市民亦可能會覺得既然這些膠袋可以分解,捐錢已是為環保作出貢獻,這樣的心態大大削弱市民減用膠袋的動力,更何況金錢如何能抵銷市民對環境做成的破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