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新人才的策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30]

胡志偉 牧師

 溫家寶總理接見曾特首,提及本港發展要重視「創新」,包括體制和科技的創新;「創新」就要提升港人的「知識」;而知識型「人才」正是我們需要培植的;我們能否打造合適的法制和生態「環境」讓「創新型人才」可以留下來,並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英國著名領導學大師John Adair理解策略為「領袖的思考」,而本港在培育人才方面,需要有全面而可實踐的思考,方能保持本港在全球的競爭力中名列前茅。基本上,溫家寶總理提供了宏觀的遠景與方向,我們有完善的法制、流通的資訊網絡及優良的工商服務配套,然而我們不能「吃老本」,更要提升港人知識,讓本港大部分就業者成為「知識工人」,又能廣納人才,方能不斷創新。

打造合適環境 廣納創新人才

 策略有如弈棋,中西象棋的棋子皆是特定,不能有所補替的;而策略的運用指向在有限的格局之內,如何給對方吃掉了某些棋子而能全局取勝。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本港經濟有美好的表現;但這不表示我們可隨意濫用資源(人力、技能、資金與資源等),造成浪費。香港除了作為金融中心,我們目前還能享有哪些優勢?本港整體發展需要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強處、弱點、機會與威脅等。本港發展的競爭對手,不獨是新加坡與上海,還有澳門、台北與深圳等城市。本港公共領袖須釐清整體的核心價值與遠象,能知己知彼,察明虛實,因應形勢而作出長遠有益的策略。

 一般而言,凡事皆須謀定而後動,才能達致目標。「策略式規劃」是公共領袖就本身的資源與核心價值,對應未來發展的遠景,選擇合宜可行的佈局與部署。本港要打造為「創新之都」,需要強化「創新科技署」的工作,現時「創新科技署」只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下面的某一部門。曾蔭權連任後,把昔日的「工商及科技局」易名,有論者認為這正好反映政府不重視創新與科技的重要性。英國成立了「創新、大學與技能局」,把原來「科學與創新局」及「大學與技能局」合併改組,為要迎向未來的挑戰。即或我們不以「創新或科技」為目前政策局或部門命名,港府在施政方面一定要提升「創新」的質素。筆者看創新不只是在科技方面,還在不同類型的範疇,如電影業、旅遊業、零售業等。一切創新源自創意,而本港可容許創意空間的自由發展;這是香港較新加坡為優的發展形勢。

提升創新思維 保持城市競爭力

 只要政府在不同企業領域推動創新,提供資助,主辦「創新研討會」,為「創新企業」、「創新飲食業」、「創新商場」等提供認可與獎勵,讓「創新文化」具體融入社會。教育方面,能夠肯定創新教學方法,培育學生創意思考,打破框框,不墨守成規。當創新受到重視,資源分配也能重新調整,就能活化本港人才的創意。創新不是講了便能成事,需要不斷嘗試,經歷挫敗而最終才能成功。組織理論學者瑪格麗特惠特雷(Margaret Wheatley)這樣說:「創新需要思考,而思考需要時間。」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像力較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則圍繞整個世界。」本港要不斷創新,需要各方一起激發想像力,由孩童開始,鼓勵創意,肯定創作。當我們有了創意環境,又能從各地吸納創新型人才與知識,本港在創新方面必能迎頭趕上,保持城市發展的競爭力。(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