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歐洲對華姿態為何趨於強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05]

 ■張智新 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近來,中國和歐盟關係發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讓人對原本較為平穩溫和的中歐關係,平添幾分憂慮。歐洲為何對華呈現出日趨強硬的姿態,這種強硬將給中歐關係帶來何種影響,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都是觀察者普遍關注並擔憂的問題。

歐洲對華趨硬

 從最近中歐關係中的諸多跡象看來,歐洲對華姿態明顯趨於強硬,而且對華攻擊的火力點也從經濟領域擴充到政治領域。

 在經貿領域,歐洲在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保護和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頻繁向中國施壓。

 隨著中歐貿易逆差的持續上升,歐洲也開始加入逼迫人民幣升值的施壓陣營。27日,盧森堡首相、歐元集團主席讓—克洛德.容克率領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和歐盟經濟和貨幣事務專員來到北京會見央行和財政部官員。歐元區「三駕馬車」首次集體出訪,目標直指人民幣匯率。在華訪問的法國總統薩科齊也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中國對此問題的態度則是:表明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決心,但不會答應讓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要求。

 歐盟還繼續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施壓。此前一天,在一個中歐知識產權研討會上,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火藥味」濃重地指出,就知識產權執行問題,歐盟可能會喪失耐心,「中國對歐盟的耐心回報太少」。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於廣洲則針鋒相對,提醒歐盟「欲速則不達」,「既不應知難而退,也不應急於求成」。

 同一天,曼德爾森還在國際食品安全高層論壇上對中國的食品安全提出指責,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對此公開表示不滿,認為利用標準、質量安全作為技術性貿易壁壘,抓住個別有問題的食品,對進口加以限制,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新特點。

 至於政治領域,則以德國總理默克爾對華策略調整為標誌。默克爾不顧中國強烈反對公開會見達賴喇嘛,在其政黨政策中公開提出「制衡中國」戰略,德國憲法保衛局也公開指責中國的所謂間諜活動,以及謀求拉進同印度關係以牽制中國等動作,無不表明德國在對華關係上的右轉。

 與此相呼應,歐洲不少媒體近來對華的負面報道也開始甚囂塵上。除德國《明鏡》周刊炒作所謂中國間諜事件外,在布魯塞爾頗有影響的《歐洲人之聲》周報也鼓噪對華政策要更加強勢。

右轉事出有因

 歐洲近來對華姿態的強硬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關鍵的影響因素無外乎如下幾點:

 其一,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和平崛起的速度明顯加快,已經並將繼續影響和改變著國際格局,然而歐洲總體上對這個新生巨人嚴重缺乏了解,對華總體印象仍停留在表面和過去,特別是受美國輿論的深刻影響,因而對華態度開始由樂觀、歡迎向憂慮、警惕轉變。

 其二,從2005年以來,歐洲各國經歷了新一波的權力傳承和新老交替,不少中間偏右以及純右翼政黨紛紛上台,戰後出生的新一代領導人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普遍有著更為濃烈的親美傾向,其對於冷戰的感同身受也助長了外交政策上的道德理想主義趨向,因此對一個價值觀和政治社會制度同自己迥異的崛起大國,產生本能的擔憂、疑慮甚至敵意;加之新上台領導人出於政治上標新立異的考慮,也本能地同上一代對華友好政策切割,甚至完全掉頭。

 其三,隨著中歐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擴大、加深,包括匯率、食品安全、貿易不平衡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在內的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並迅速滋長蔓延。而歐洲不少國家經濟長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在高福利政策下對此也日漸喪失耐心,很容易將其內部問題遷怒於中國這樣的新興貿易夥伴。

沉著冷靜應對

 歐洲的右轉和對華強硬,對於正在加速崛起的中國來說,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現象。可以想像,隨著中國崛起對世界影響的加大,今後這種挑戰只會有增無減。因此,對此必須有理性的評判和冷靜地應對。

 一方面,歐洲對華趨硬同美、日對華的強硬不可同日而語,前者更多地是出於缺乏了解的疑慮不安,以及對上一代政策的反動,加之同中國並無根本利益衝突,因而具有策略性、暫時性,而後者同中國有直接的地緣利益競爭和衝突,其對華的警惕與強硬更具戰略性、持久性。

 另一方面,歐洲的對華強硬態度既有著各個擊破的現實性,也有隨著世界局勢變化而改弦更張的可能性。伊拉克局勢的變化,伊朗核問題的前景,以及中東和平進程的演進,都有可能成為促使歐洲新一代領導摒棄理想主義,轉而對華採取務實靈活態度的契機。

 基於上述判斷,中國應該對歐洲的強硬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並以充分的自信和耐心,通過談判、對話和必要適度強硬反制等手段,從容加以應對和化解。尤其是要做好國民情緒的引導、疏通,防止對歐民族主義走向極端和狹隘,既避免給歐洲右翼強硬勢力以口實,也減少其對中國歐洲政策的負面壓力。(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