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英中生答題 中文勝英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06]
放大圖片

 ■何瑞珠(右)建議政府實行雙語政策,由學校按科目及學生能力自行決定教學語言。本報記者李浩彰 攝

 【本報訊】(記者 李浩彰) 英文中學雖然備受香港家長追捧,不過學生的英文水平未必有保證。最新一期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結果顯示,參與的英中學生作答同一測試時,英文卷分數遠低於中文卷,差距最多近4成。以中一生為例,其科學測試英文卷的成績比中文卷低193分,閱讀測試更低達199分。負責進行評估的教育學者認為,結果反映港生仍難達至「雙語皆精」的水平,當局應積極推行雙語教育,提升學生語文及學習能力。

 PISA選取了全球57個國家及地區進行測試,在香港共有146間學校4,645名15歲學生參與,當中63%為中四生,餘下的36%則為中一至中三的學生。而為研究教學語言與學生表現的關係,研究人員聚焦於當中34所英中,讓學生分別以中文及英文作答科學、數學及閱讀的試卷。結果發現,中一生以英文作答閱讀卷時僅獲322分,比以中文作答的521分低38.2%;而中四生兩者的差距雖大為收窄,中、英文卷分獲598分及499分,惟英文卷仍低達99分。而參與的34間學校,英中有29間的中文卷表現較英文卷好,僅5間沒顯著差別。

科學及閱讀兩卷最明顯

 科學測試方面,中一生以中文作答得523分,英文得330分,差距達193分。至中四中文作答得分為614,英文為549,兩者仍有65分差距。而34間學校中,更有31間的以中文作答表現較英文好,僅3間沒顯著差別。而數學方面的表現差異則較少,只有14間學校中文卷表現較英文好,20間沒明顯差異。

學者倡培養「雙語皆精」學生

 負責本港PISA調查的中大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何瑞珠認為,英中雖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然學生作答英文卷表現仍與中文卷有大段差異,反映本港若要培養雙語皆精的學生,仍須努力改善。她又建議,政府不應有中中與英中之分,而應實行雙語政策,並下放權力予學校按科目及學生能力自行決定教學語言,「例如通識科,不少的第一手資料皆為中文,若學生以中文學習表現會較佳。」

英中校長質疑評定方法

 著名英中、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校長魏樹昭表示,自2000年政府實行派位組別「5改3」後,令英中中一生間差異拉闊,而不少小學以中文作教學語言,也令剛升中學的學生難以適應,影響作答英文卷的平均表現。他認為,以學生中、英文的作答能力評定教學成果,是不公平的方法,「整個社會語境皆是中文的時候,根本不可能期望學生英語能力與中文一樣。」

港生科學領先惟缺自信

 另外,計劃亦反映出本港學生雖在科學能力位列全球第二,但對科學的自信心卻排名「尾四」。何瑞珠指,本港學校間差異的程度高出國際標準,科學成績差異比率達36.5%,高於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國家平均值的33.1%。何瑞珠認為校間差異大,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水平,「即使是很叻的學生,亦會因不是身在名校而感到及不上別人」,故建議政府多加資源幫助學校,避免對學校有「定型」的看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