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議員加薪與吸才無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21]

 ■梁安琪

 消息傳出明年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薪酬,將由現時的五萬六千多元,大幅增加至六萬五千二百六十三元,加幅達15%,各界人力資源專家顧問頻呼驚人。除此之外,還再另加任期完約滿酬金約四十七萬元,連同原有福利包括每年工作開支償還款額逾一百五十三萬,以及每年酬酢及交通開支津貼逾十五萬七千元等等,以現時一般立法會議員的工作量和表現,獲得這樣豐厚的薪金和福利,就公平原則和私人市場水平來評論和比較,都屬不合情理。須知道在私營機構,做生做死,在○七年度加薪百分比也是只有3%-5%,所以說人生在世,很多時候付出與收穫是不能成正比的。然而有學者指出,為吸引政治人才,此等高薪可以接受。類似的觀點,似乎與事實有段距離。

加薪幅度脫離市場水平

 首先從定義探索,根據孫中山所言,政治者乃眾人之事,到稍為近代一點,擔任公職者最大使命便是為人民服務,「服務」二字包含崇高的精神。是以就正路而言,選擇從政者是要以他人著想為先,出錢出力在所不計。參考歷史,更有無數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道外的案例。除非別有用心,例如漢奸,或者藉以貪污斂財,作威作福,以權謀私者,否則錢,不會是真正有心從政者(且別說是否人才)的首要考慮條件。香港回歸後繼續行資本主義,行政、立法、司法相比較,只見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以及司法界尤其律政司司長都見年輕朝氣,唯獨是立法會日見老態畢現。以一輛汽車為例,機件老化固然不好,更何況是一個立法機關?特區立法會之少有生力軍加入與薪酬無關,根本是苦無入門機會。

 政黨社團之所謂「培育」政治人才,一般只是停留在區議會層次,因為區議會在整個政制架構而言,只屬諮詢組織,無甚實權。本來五號報告之政改方案提議讓區議員也有票可選行政長官,但反對派政客不惜千方百計將方案推翻,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立法會中有人不希望讓更多人能分享自己擁有的力量,好等自己繼續拋離別人。此外區議員每月薪酬只有約一萬八千元,營運辦事處的實報實銷津貼也是每年約二十萬左右。在無權低薪之餘,所做的地區工作,尤以在基層區而言,必定包括投訴廁所喉管漏水、捉白蟻、清垃圾等等,是大哥大姐們所不屑做的,所以一眾都很樂意推舉黨員或辦事處助理參選區議會,輸了無甚損失,贏了又可成為本身立法會選舉的拉票樁腳。但講到立法會議席,那便很難有商量了,何況「油水」愈來愈好?

金錢非吸引人才主要因素

 記憶猶新是本月初的港島區立法會補選,在最初得悉有議席空缺之時,有政黨第二梯隊爭相表態有意角逐,但最後都一個又一個地被逼宣布退出,所屬政黨元老所捧往立法會路上的,都是「獨立人士」,而最終當選者,是擁過千萬長俸退休的前高官。由此可見,大幅調高立法會議員的薪金與福利,對所謂「吸引」政治人才參選立會,沒有太大關係。

 近年立法會有若口水會已是不爭事實,在民調所見,除了范徐麗泰民望長期高企,很多議員表現得分一向不及格。在未來就算成績最差的議員都加薪加津貼且坐擁四十七萬約滿酬金,而長者生果金卻是加一百幾十也沒有頭緒,豈不能說無奈呢。(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