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諺語悟戲錄:「千斤說白四襾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22]
放大圖片

 ■中國京劇藝術團《楊門女將》劇照。

劉克定

 說白,是戲曲中的道白,也叫唸白。說白與唱相互配合、補充,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表演手段。戲曲唸白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韻律化的「韻白」,另一種是以各自方言為基礎、接近於生活語言的「散白」,如黃梅戲的安慶語、蘇劇的吳語、京劇的京白等。無論韻白或散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語言,而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近乎朗誦體,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唸起來鏗鏘悅耳。

 唱,則是一種聲樂技巧,主要用來表現人物的感情。由於唱腔唱法不同,不同劇種、不同演員演唱上有各種意趣不同的藝術風格。

 戲曲的唱,與腔調是不可分的。不同的劇種,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腔調。秦腔的腔調高亢粗獷,有人喻為「吼」,叫「吼秦腔」。而越劇就柔美,「吳音」很濃。湖南的花鼓戲,腔調很多,有《西湖調》、《木馬調》、《採蓮調》、《罵雞調》……多達數十種,這些腔調都有一定的表現色彩,根據唱詞的內容去套即可。但同一段唱詞,不同流派的腔調就可能不盡相同。當然,成敗的關鍵還是決定於演員的技巧和修養。

 從戲曲發展的過程來看,唱腔伴唱也很有特點,一反北曲的「一劇四折,一折一調,一調一韻,一人獨唱」的古板形式。弋陽腔以及湘劇高腔(如《打獵回書》、《掃松》)的拖腔,採用一唱眾和的幫腔形式,唱的過程,僅用簡單的梆鼓敲擊節奏,算是伴奏,由演員獨唱「清板」,如唱如訴,聲情並茂,突出聲腔的表現力,拖腔跟進伴唱(幫腔)。歌劇《江姐》就很成功地運用了幫腔的唱法。如〈紅梅贊〉,伴唱很有氣勢,還有「搞錯了呢,錯把那茄子當辣椒……」的伴唱,諷刺警察局長錯把蔣對章當作了江隊長。

 明清之間,文人在戲曲創作方面重唱而輕白。明代戲曲理論家徐渭主張:「唱為主,白為賓」,並把唸白稱為「賓白」,「所謂『作說話觀,隨口出之即是』。」(陳多注《李笠翁曲話》卷引)而李漁(笠翁)這位清代戲曲理論家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欲觀者悉其顛末,洞其幽微,單靠賓白一著」(同上),認為說白很重要,唱只是表達人物的情感,而推動劇情發展,塑造人物形象,還是靠說白。「吾觀梨園之中,善唱曲者,十中必有二三;工說白者,百中僅可一二。此一二人之工說白,若非本人自通文理,則其所傳之事,乃一讀書明理之人也。」(《李笠翁曲話》)他指出戲曲界重唱輕白,問題很嚴重,工說白的人才太少。清以後,這個問題逐漸引起重視,隨著戲劇劇情的曲折化、故事化,角色的增加,演藝人員開始注重說白的研究,把說白提到重要的位置。

 「千斤說白四襾唱」,說明唸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現代戲曲表演,對說白的要求更高,一是要口齒清楚,字音準確,二是聲音鏗鏘,再就是抑揚頓挫,講究音韻之美,但也不必刻意求工,有些方言俚語,也可合理利用,用李漁的話說,既不能全是金聲,也不可全是瓦缶之鳴,兼而得之才妙,重要的是要很好地符合劇情發展和人物塑造的需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