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海巖
經濟回顧與展望特輯之北水南調
對於擁有超過1.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來說,面對日益嚴峻的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當務之急就是疏導中國資本「走出去」。2007年,從實業界到金融界,從機構到個人,海外投資從涓涓細流已演化成聲勢浩大的資本浪潮。作為中國外匯體制改革關鍵一步,2007年QDII已帶領280多億美元資本走向海外;經過一年多的試水,中央高層已將其視為目前引導外匯資金流出的必須堅持的第一通道,2008年,QDII額度會繼續增加,但投資範圍將擴向歐美日而不只限於港股。
「QDII機制是在不改變當前基本金融管制框架的前提下,中國政府在現有外匯管制體制中建立特殊的資本投資通道。即在不可自由兌換的資本賬戶下,開立特別可自由兌換的、進出數額相互關聯的子賬戶,獲認可的QDII投資機構,在各子賬戶下開設二級賬戶,並接受賬戶的實時監管。港股直通車的監管機制實際與上述基本類似,只是賬戶涉及到數量更多的個人。」 國家外管局官員說。
港股直通車慢點
國家外管局官員表示,QDII政策和港股直通車,從短期看,為人民幣的升值提供了一個「減壓閥」,對引導資金有序流出和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具有積極意義;從長期看,是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一個將投資組合全球化、以期降低風險和獲取更高回報的手段。「港股直通車」需等相關考慮周全後再實施。因此QDII就是當前引導居民外匯資金有序流出的第一通道,所以隨著發展,額度會繼續增加。截至10月末,QDII實際匯出資金達到286億美元。
對於2007年QDII的發展,可用「基金系先揚後抑,銀行系峰迴路轉,證券、保險系蓄勢待發」來形容。
在四隻QDII基金淨值跌破發行價、虧損最嚴重的11月底,中國證監會基金部召集基金管理人總結和反思首批出海的QDII運作經驗和教訓。管理層的反思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決策是否不夠審慎,審批額度太大?投資是否過分集中單一市場和單一主題,尤其香港市場和中國概念股的比例過高?建倉是否太過積極?監管層認為,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內投資者對國際金融市場缺乏了解,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投資理念。
引導基金分散投資
2007年QDII的實踐,促使監管層對2008年及以後的QDII政策進行調整。
對於基金系QDII,證監會官員表示,2008年重在引導基金公司分散投資,在產品設計上改變目前投資過度集中於新興證券市場的狀況,增加對日本、歐美等成熟市場的投資及多層次產品的投資。
這一政策動向在年底已有顯露,證監會日前要求基金公司降低QDII產品港股的投資比例;允許部分資金留在國內,投資A股市場;而最新獲批的工銀瑞信、華寶興業兩家基金公司QDII產品都在分散投資方面做出表率,工銀瑞信「中國機會全球配置基金」除港股外的其他市場股票比例為五到七成,華寶興業「海外中國成長基金」則強調增加對香港債券市場的投資比例。
近日中國銀監會宣佈,銀行系QDII境外股票投資市場從單一的香港擴大到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市場,明年將可能繼續向其他國際交易所的股票拓寬,如德國、新加坡等,目前正與有關監管當局溝通,需要分別簽訂監管協作諒解備忘錄等國家證券業監管機構,就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監管合作事宜進行了溝通。
保險系、證券系和信託系QDII都有望在2008年開閘。
流動性過剩釀隱憂
在貿易順差、外匯淨流入很大、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中國貨幣政策面臨掣肘,為阻止人民幣升值過快,貨幣當局需不斷通過投放基礎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匯儲備;儘管隨後再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等手段,回籠貨幣對沖流動性,但仍造成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當前中國經濟不穩定的問題,幾乎最終都可歸結到流動性過剩。比如,經濟增速偏快、通貨膨脹壓力大、股市樓市過熱等均與資金過剩有關。
人民幣仍平穩升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這種情況在日本、韓國以及台灣地區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都出現過,因為貿易和外匯方面的原因,多投放基礎貨幣,都出現過流動性過剩問題,因此通過很快提高人民幣匯率的措施來改變現狀,也是不可取的。當前,在流動性過剩背景下,並不是絕對不能實現經濟平穩快速健康發展,因此要通過貨幣政策的手段防止流動性過剩向著更嚴重的方向發展,而不能期望匯率政策在短期內產生大的效果。人民幣平穩升值的態勢,預計在2008年還會繼續保持。
08年外儲料2萬億美元
據預測,到2007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將超過1.5萬億美元,到2008年底有望達到接近2萬億美元的規模。提高外匯儲備投資收益,是擁有2,00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2008年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內地「基民」從狂熱到理性
由於內地股市持續高漲,基金投資收益豐厚,超過50%甚至翻倍的年收益吸引大量投資者放棄儲蓄,成為「基民」;隨著股市動盪加劇,一些股民也轉投基金冀望獲得穩定保本的投資收益,由此基金迅猛擴容。這種狂熱也被帶入到QDII基金中。9月,南方基金發行首隻股票權益類QDII基金,申購當日募集規模高達491億元人民幣,遠遠超過初始150億元(約20億美元)的募集規模。後因市場火爆,有關部門臨時將購匯額度翻倍到300億人民幣(約40億美元),即便如此,最終中籤率只有62%。隨後,華夏基金、嘉實基金、上投摩根的QDII產品分別在9月底和10月中上旬陸續推出,投資者熱情一浪高過一浪,首發當日的申購記錄不斷刷新,分別達到631億元、738億元和1,163億元之巨。
10月到11月間,海內外股市大幅調整,內地A股超過40隻偏股型基金跌破面值,出海投資的4隻QDII基金也在香港股市全面下跌中跌破面值,8月份後買入基金的投資者全面套牢,較早進入的也利潤驟降,市場給內地狂熱的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教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