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港圓音樂夢 內地樂手:我要做國際演奏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10]
放大圖片

 ■王亮(左)及王鵬(右)

文:呂瑋宗

 「彈得好的時候,台下會有樂迷上來索取簽名。」兩位年輕內地音樂學生,興奮地分享來港「特訓」的苦與樂。他們生於內地「音樂世家」,5歲不到便懂得拉奏小提琴,去年中同獲何鴻毅家族基金「駐團學員培訓計劃」取錄,離鄉別井來到香港,接受密集的音樂訓練及進行多元化的表演,為的就是踏上飛揚國際音樂夢的第一步。

多元化的訓練

 22歲的王亮的母親是遼寧交響樂團首席,他4歲時已隨母親研習鋼琴及小提琴。在瀋陽音樂學院附中完成課程後,他曾擔任多個內地樂團首席。同齡的王鵬,4歲起隨父親學習小提琴,在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他曾留學日本進修,演出經驗豐富。

 他們來港後在香港管弦樂團的弦樂部進行一個樂季的實習,又接受團長夏定忠指導,與不同著名音樂大師交流。除接受一般音樂課堂訓練,還要學習廣東話及英語,以及參與不同類型的排練和演出,早前,他們先後在文化中心音樂廳、新伊館及太古坊等不同類型的音樂會表演,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觀眾。他們穿州過省來到香港,努力克服兩地文化差異,目標就是成為一流音樂家。

 一臉稚氣的王亮表示,內地音樂界競爭激烈,要覓得稱心的工作殊不容易,他相信來港實習既可與名師合作,又有多元化訓練及表演機會,增加日後獲國際性樂團取錄的可能性。「在香港管弦樂團與高水平的樂師共事,對日後走上專業音樂路很有幫助。」

 王鵬亦認為,香港容許多元化發展,更笑言來港後有機會發展歌唱事業。他讚賞香港人對古典音樂熱情濃厚,較多人懂得欣賞他們的表演。「香港的觀眾很賞識我們,不會把我們當作『小學生』看待。」

「特訓」的苦與樂

 「在內地每個月準備一兩次表演,來港後一星期便要準備幾次,香港的排練其實非常緊密。」王亮形容本地的訓練簡直是一種「特訓」。

 王鵬表示:「來港後除經常有合奏表演外,亦時常有機會作獨奏演出,每天的生活十分充實。」

 面對新環境和文化差異,兩位「火熱音樂人」最大的困難並非密集式訓練,而是語言障礙。他們異口同聲表示,香港人仍不太習慣說普通話,很難與他們透過電話溝通,幸好課程提供了廣東話及英語課。

樂迷索簽名印象難忘

 被問及最難忘的經歷時,他們立即笑逐顏開。王鵬笑指:「在香港表演雖然有一定壓力,但當彈得好的時候,台下會有fans上來索取簽名。」王鵬還回味在跑馬地的表演,他指當日更有家長諮詢有關子女學習音樂的意見。

 王亮亦對表演記憶猶新,表示內地表演場地較大,表演者與台下觀眾距離較遠,關係亦較疏離,較難感受他們的熱情。「香港地方淺窄,台上台下很互動,表演後經常有交流,就像朋友一樣。」他們均稱讚本地觀眾十分「專業」,時常會給予意見和關心,感覺十分很好。

香港不是跳板 是平台

 充滿夢想的年輕音樂家,他們都有一致的目標,就是很希望有更多訓練和表演機會,從學生變成音樂家。王鵬表示,暫時無意到海外發展,仍希望以香港作為目標。

 當被問及香港是否通往國際音樂世界的跳板時,王亮便表示:「與其說香港是跳板,我覺得應該是平台,因為一國兩制,只要是可以發揮的舞台就可以了。」

 這兩位充滿傻氣的小子,接受訪問後便立即趕往台前準備演出。但當他們走到台前,拿起小提琴,那股「傻勁」頓時消失,成了「台型十足」的音樂家。王鵬表演前向記者透露:「讓更多內地生來港學習,這就是我今年的聖誕願望。」他的願望經已夢想成真,因為有關駐團計劃,已由香港、北京、上海擴展至天津和成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