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時下流行打美白針美白肌膚,但醫藥界指出,如長期注射美白針,可能增加肝、腎衰竭的機會,嚴重的更會出現血栓塞。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本報訊】(記者 譚靜雯、陳卓棟)整容風氣漸普遍,香港不少美容院都以毋須施手術、一次見效,且沒有副作用等的美容療程作招徠,包括注射美白針及胎盤素等,吸引不少愛美人士。不過,消委會表示,這些「注射美容」毫無醫學根據。而該會過去3年,共接獲5宗有關注射美容或植入黃金線的投訴,主要涉及完成療程後有後遺症、效果不滿意、誤導和銷售手法。而廣為宣傳的「打美白針」,長期注射更可能增加肝、腎衰竭的機會,嚴重的更會出現血栓塞。消委會坦言,本港沒有相關的法例監管毋須手術的美容療程,建議政府仿傚外國,加速推行醫療儀器的規管。
市面的美白針,主要成份包括「谷胱甘鈦」和「傳明酸」。香港整形及整容外科醫學會稱,「谷胱甘鈦」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物,是治療癌症的藥物;「傳明酸」則主要在手術後協助病人凝血,需要透過腎臟排出,一般只可以用作短期服用和注射,長期使用可能增加肝腎衰竭的機會。
無醫學證明可美白皮膚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稱,現時只有小量研究指在真皮注射微量傳明酸能有效抑制黑色素,但醫學界仍未有足夠數據支持「打美白針」成效和安全性。
衛生署亦表示,現時並沒有具代表性的醫學文獻,證明利用抗氧化物能令使用者的皮膚變白。而使用有關藥物會有副作用,包括皮膚出疹、胃痛、嘔吐、腹瀉及視力模糊等,若長期注射更會引致感染和出現血栓塞。
消委會又接獲多宗有關「注射美容」的投訴,其中1宗發生在2005年,投訴人經註冊醫生在鼻樑注射一種聲稱獲歐洲認可的皮膚填充物透明質酸矯形(即隆鼻)。醫生指隆鼻後,效果可以維持一年。但投訴人接受注射後的1年內,鼻子重複出現腫脹,身心蒙受很大的壓力。
港無法例監管美容療程
同年6月,另一個投訴人透過美容中心的職員安排,以現金支付45,000元在面部和臀部注射骨膠原。治療後面部肌膚十分緊緻,且臀部的肌肉結實。惟投訴人發覺面部和臀部短時間內回復原貌,認為療程無效,遂向美容中心及消委會投訴。經多番斡旋,美容中心退款作為和解。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何沛謙昨在在公布新一期《選擇》月刊時稱,香港沒有相關的法例監管一些毋須手術的美容療程。因為《不良醫藥廣告條例》只是不容許發布導致他人為矯正畸形或外科整容而進行的手術廣告。但有關這些聲稱毋須手術、去皺和改善容貌的廣告,未必直接牴觸有關條例,所以並不受這條例規管。現時衛生署對醫療儀器的規管屬自願性質,消委會促請政府加速推行醫療儀器的規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