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後出師表》孤注一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23]
放大圖片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之插圖。(網絡圖片)

 ■錢樹良

 三國時代,蜀後主建興五年,諸葛亮上書《出師表》(俗稱《前出師表》)伐魏。

 翌年,諸葛亮再上疏出兵伐魏。此疏,後人稱作《後出師表》。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文只有《出師表》,無《後出師表》,且《諸葛亮集》亦未見收入,唯南北朝宋武帝年代,裴松之註《三國志》,引用東吳鴻臚張嚴《默記》時,則有此《表》。因而引起後人對《後出師表》是否出自諸葛亮手筆,爭議紛紜。

兩《表》風格迥異

 質疑《後出師表》並非出自諸葛武侯,主要論點為兩《表》行文辭藻風格迥然不同,同是出兵伐魏,前《表》慷慨激昂,辭簡意堅,天地動容。後《表》衰颯庸陋,意窘辭繁,欠說服力,遂推疑《後出師表》乃諸葛亮侄諸葛恪「傑作」,亦有推論此為東吳張嚴偽造,收入《默記》,傳於後世。

 亦有前人力證《後出師表》出自諸葛武侯,論據為司馬光《資治通鑑》全文照錄。史家評崇司馬光編彙《資治通鑑》以鑑別選擇、考辨偽劣工作細緻見稱。另有論據為南宋理宗寶佑進士胡三省耗時三十載注《資治通鑑》,其校勘、考證、辨誤工作,一絲不茍。司馬與胡,均未指《後出師表》出自旁人偽文。

 兩《表》上奏時間,相距僅年,全在諸葛亮「北伐」大計時間表內。首仗未竟全功,最大收穫乃得姜維從降,相輔軍機,衣砵有傳。唯北伐無功,勞民傷財,朝野皆有怨言。從情理言,諸葛武侯為鞏固自己地位,事非得已,遂再言北伐,上疏《後出師表》伐魏,轉移緩和朝野不滿。古往今來,發動戰爭,以緩和國內外矛盾例子,屢見不鮮。

 有云:辭藻乃文章之裳,旨意為文章之軀。既有人認為《出師表》慷慨激昂、辭簡意堅、天地動容,《後出師表》衰颯庸陋、意窘辭繁、欠說服力,遂推斷《後出師表》出自另匠,這應從後主建興五年至七年這段日子中,諸葛亮的際遇與心理歷程進行分析,方言真偽。

以智而愚含玄機

 失街亭,斬馬稷,北伐鎩羽,對諸葛亮來講,打擊沉重,再無「三氣周瑜」、「火燒赤壁」時之意氣風發,卻又不甘失敗,再度上表出師,挽回「相父」聲譽。

 「敗軍之將何足言勇」,審時度勢,今非昔比,辭藻亦可隨心境起伏,由慷慨激昂轉為意窘辭繁。但諸葛亮一如過往,每有論政必列舉陳條,從「隆中對」開始便如此,不失「軍師」本色,今再上表出師,《後出師表》力陳六個「未解」,由內而外、由遠而近、由興之衰:佯謙駑愚以退為進,心急再擄兵權,唯已方寸大亂,乃至疏文有失嚴謹,心煩意亂下,辭藻趨於衰颯庸陋,實乃人之常情。

 後主建興六年,蜀弱魏強,諸葛亮上《後出師表》,北伐成敗難料,其明知不可為仍為,此諸葛氏高明之處,一則以消後主疑慮之心,另則蠡測部屬忠誠之度。清代毛宗崗評註云:「蓋以智而愚者,自盡老臣之責;而仍以愚而愚者,上杜幼主之疑」。此較諸盲目崇拜者只看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語,較為中肯。諸葛亮不愧柱國之材,心雖煩,意雖沉,唯行事決斷之性未迷。細讀《後出師表》最後一段:「夫難平者,事也。……先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凡事如此,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何嘗不是正氣凜然,不遜《出師表》!若《後出師表》出自諸葛恪之手或張嚴偽造,又豈能在陳理之後,有此橫掃千軍,一氣呵成的功力。

祁山五出殊非「六」

 筆者相信《後出師表》乃出自諸葛武侯,與此同時,《後出師表》也是諸葛亮政治生涯中最後孤注一擲。

 諸葛亮再上《後出師表》表時,正是 「六出祁山」 中兩出之時。首出祁山為後主建興六年春天,魏延「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指為懸危而不納,轉採施兵分兩路之策,命趙雲、鄧芝率偏師佯攻;己則親率主力,連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魏明帝以曹真、張郃分頭迎戰,是役馬稷失街亭,戰局逆轉,諸葛亮無功而退。

 同年冬天,諸葛亮再出祁山,過秦嶺,進圍陳倉,屢攻無功,曠持日久,軍糧無繼,退回漢中。

 翌年春天,此為建興七年,三出祁山,受阻於張郃大軍,僅取武都、陰平兩郡便返回漢中,未再北挺。

 建興八年秋天,俗稱四出祁山。查實,此役乃曹魏三路大軍—司馬懿、張郃及曹真—攻打漢中,諸葛亮處於被動;設防抗敵。

 建興九年三月,諸葛亮五出祁山,此役戰功彪炳,攻佔祁山,大敗司馬懿。但李嚴因軍糧失誤而假傳退兵聖旨,北伐功敗垂成。

 最後一仗六出祁山,時維建興十二年二月。經過三年休整,諸葛亮率10萬大軍作最後一次北伐,陷取武功;紮營五丈原,邀戰魏營,無奈司馬懿堅守不出。是年秋天,諸葛亮積勞成疾病倒,不治而逝,六出祁山,寸土無功。

 從以上史載,所謂六出祁山,實只「五出」。然而,姑勿論「六出」或「五出」,諸葛武侯神機妙算,雖孤注一擲上疏《後出師表》請戰,也難逃「出師未捷身先死」 的命運,到底何由?留待世人評說。(作者電郵:chin@uprc.com.hk)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