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求理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
雙年展到香港
2005年末,深圳搞了個城市建築雙年展,在華僑城1980年代的工廠區,劃出地方搞城市建築、裝置藝術的設計展。深圳和廣州一直在推進創意產業,深圳雙年展是這種浪潮的其中一波,為了搞成雙年展,並邀請到海外的明星大牌,深圳政府和贊助者投入不少金錢和精力,當然還有土地和廠房。
今年,這個展覽擴大到香港。一月初起,在原中環警署辦起了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原有的警署、裁判司、監獄給本地和外地的設計家、學生的作品擠得滿谷滿坑。有對城市建築和城市生活的關注,對歷史建築地塊保育的創新,有對城市形態的再表現,更有許多建築、構成和裝置藝術的設計作品。這些作品,來自大學的工作室和藝術家、設計公司的辦公室,也有一些是所謂「大牌」設計家的應景作品。集中在一起,搞得中環半山蠻熱鬧的。
香港的設計
1980年代,香港的建築、室內、裝飾和平面設計在內地和東南亞都頗受歡迎。香港設計師的作品是由香港的投資和管理帶入內地的。他們的設計和風格,被內地爭相追捧仿效。目前,香港在景觀、城市、建築、室內、裝飾、時裝等設計領域的從業人員有好幾萬人,他們的商場不僅在本港,也遍及大中華、亞洲和中東地區。公立和私立大學、專科院校和設計沾上邊的學生又有近萬。這一領域在香港有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新血。但相對於急起直追的內地和韓國,香港在設計方面的優勢已是十分微弱。
幾年前起,香港的設計界已經開始在每年的11月假會展中心舉辦設計周,這個活動在大中華和東南亞地區有一定影響力,吸引了很多參與者和聽眾。2006年政府還資助香港的設計師參加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目前搞的雙年展在香港是第一次,且不談質,還是有一定的數量。政府有關部門在管理、後勤配套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中國的參展者,到了威尼斯,一根繩子也要自己買。外國外地的參展者到了香港和深圳,除了受到展品製作和路費補貼外,還受到中國人民對外人來賓的一貫禮遇相待。雙年展是在搞藝術,但對設計公司和藝術家來說,也是一種市場宣傳。以後我們的雙年展成氣候時,對客人當然還是要禮遇,但由納稅人再來大量補貼,則是不必要了。
不妨大眾一些
深圳雙年展,地處工廠區,觀者寥寥;香港的雙年展,位於我們的蘇豪區,加上前文所述的大量從業員、學生和外地遊客,還是蠻熱鬧的。但觀眾好像也僅限於這行業裡的人員和學生。筆者衷心希望,這類活動,不應搞得太專業化、貴族化,那些展品,有條件的話,倒也不妨深入商場、社區,以淺顯的語言,讓大眾來了解、評論、參與。例如,講西營盤的城市演變和密度,模型就可放到西營盤的市政大樓裡。講唐樓更新的,模型可以拿到油麻地廟街公園裡展覽。香港的藝術和設計,不是沒有,只是總局限在小圈子裡。這幾年,房屋署在公屋地區搞壁畫比賽、公共空間設計的工作坊,真正讓街坊大眾來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和藝術參與獻計,取得良好效果。在這方面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