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次性的方便,帶來了長遠的環境污染,這種代價是否值得?資料圖片
王大慶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後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應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並將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看到這則消息,我一方面為國家抑制「白色」消費而高興,另一方面為「白色污染」的氾濫成災而擔憂。
方便袋、快餐盒滿天飛
上世紀80年代,廣東零售業最先開始向顧客附贈塑料購物袋,此後迅速普及到大江南北。當年的媒體曾熱情謳歌這一「便民舉措」,認為這開啟了消費史上的新篇章。接著,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相應加快。使用一次性快餐盒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這些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快餐盒雖然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使人們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也給環境帶來了極大污染。這些塑料方便袋和白色泡沫塑料快餐盒隨意丟棄後,遍佈在火車站、汽車站、風景區、大地上和掛在花、草、樹木之上,不僅造成「視覺污染」,還因埋在地下造成土壤結構惡化的「物理污染」以及塑料袋彩色染料造成的「化學污染」,伴隨「化學污染」出現的「環境激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相當深遠。因為這些塑料製品是不能夠分解的,它們自然腐爛需要200年以上。
去年末,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商務部聯合發佈的國內首部《超市節能問題報告》顯示,中國快速消費品零售全行業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數量約為500億個,快餐盒年用量為120億個。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怎能不令人憂慮。
農用薄膜處處蓋
白色污染遠遠不止於商家免費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和一次快餐盒,最讓人揪心的是中國的農民在大量使用農膜來提高土地生產力以獲得短期利益。就拿我所處的縣城來說,農村耕地幾乎被清一色的白色塑料膜所覆蓋。在高速公路兩旁,白色塑料膜更是一望無際,讓人彷彿來到了一個「水汪汪」的世界,真是「白色恐怖」。其實耕地白色污染何止我所在的一個縣城,全國各地特別是北方的農村大地都是白茫茫一片。在農村,田間地頭,渠溝路邊,大街小巷,農戶院落,到處都是廢棄的農膜。舊的農膜沒有處理完,新的農膜又鋪上了,這一奇特景觀在改革開放前的農村是根本看不到的。
耕地使用農膜曾作為提高農業生產力的一項新技術被推廣,因為建造塑料大棚可生產反季節蔬菜和瓜果,農膜直接鋪到耕地上,也可以生產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和作物。在農村採訪時,筆者了解到,現在農民種地,除了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外,種花生、土豆、西瓜、大蒜、茄子、辣椒、西紅柿等等,幾乎毫無例外地覆蓋農膜。誠然,大量使用農膜,產量和收入提高上去了,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不好吃了,違背了生長規律長出的東西能好吃嗎?難怪人們都說現在的農產品沒有過去的有口味。更沒有考慮到的是,我們的生態環境能夠承受多少農膜污染?勤快一點的農民,也許會將農膜從地裡挑出扔到地頭。可因為農膜輕而沾滿了土,回收利用價值不大,因此沒有人願意收這種廢品。當農膜積累多了以後,農民們大多是一把火點燃了之,可這把火帶來的是更加嚴重的污染。
提高農民收入,必須採取正確的做法,增產的同時要增效,要保護耕地,減少環境污染。類似大量使用農膜這樣「殺雞取卵」式的用地不養地、反而毀地、害地的做法,不應當繼續下去了。
科學治理 法規支持
廢棄塑料袋、快餐盒、農用薄膜等對環境造成的侵害統稱「白色污染」。來自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數據表明,目前中國每年塑料使用量約為3000萬噸,其中10%不可回收,而3%左右成為白色垃圾。有關專家指出,市場上常見的「降解塑料」,實際只是在塑料原料中添加了澱粉,填埋後因為澱粉的發酵、細菌的分解而產生形狀的碎裂。這是一種物理降解,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塑料產品的化學性質。而塑料袋、快餐盒、薄膜焚燒更不是解決塑料污染的良策。塑料產品的成分主要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煙」,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對人體造成傷害。
對於塑料產品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收、再生。 對於人均資源稀缺的中國,一次性消費品的大量使用,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無論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還是其替代品,都需要走回收的路線,建立回收系統並加以再生利用,使其進入良性的循環利用體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資源的回收利用,不僅要解決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相關法律問題、政策問題。對白色污染物的回收利用,僅靠行政命令效果並不理想,關鍵是要健全法規、政策。美、英、法、日等國出台的《包裝法》、《再生資源利用促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都倡導資源回收利用。正是這些法規的實施,有效地控制了這些國家白色污染的蔓延。根據國外塑料廢棄物的治理經驗以及我國各地多年來的實踐,要真正解決好各種廢舊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以及資源的浪費,必須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和科學發展觀,從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盡快制定有關包裝廢棄物治理的全國性法律、法規來代替簡單的行政命令。限制人們對各種塑料製品的濫用行為,提倡「少用一點,回收一點,降解一點,替代一點」的消費方式,並最終形成「法規支持,市場運作,科學治理,人人參與」治理「白色污染」的運行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