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清代宮廷的泥塑作品,刻畫的是雍正皇帝像。現藏故宮博物院。
黃 波
還是在清宮戲剛剛流行的那陣,我便開始留意搜尋那位被不少今人膜拜的雍正皇帝的資料。資料看得多了,對這位「英主」的手腕也的確佩服得緊,其中,經雍正之手而逐漸發揚光大的「密摺治國」術,即使在數百年之後的當下重溫,仍難免凜然心驚而色變。
在專制王朝,臣子給君主上奏摺,這本來稀鬆平常,可是奏摺而至秘密,這卻要等到幾位天縱聖明的清朝皇帝才能想到做到了。所謂秘密奏摺,就是摺子不走正常的渠道上達「天聽」,徑直報皇帝親拆御覽,皇帝有什麼指示意見,隨手用硃筆批於摺後,然後再密封發還給原奏人,所有內容除君臣二人外界不得而知。據專家考證,這種密摺,肇始於順治,推行於康熙,而大盛於雍正。密摺治國術為什麼獨獨盛行於雍正時期?這其中當然有「歷史的機遇」,更是由雍正本人的「才具」所決定的。「歷史的機遇」云云,就是當中國社會前進到雍正時期,君權的高度集中化已臻頂點,密摺正好順應了這一需求,「才具」云云,就是指雍正和別的君主相比,有著非同尋常的資質:一是精力過人,普天之下無事不想過問和插手,二月河先生的小說對此曾大加賞歎,這點倒並非小說家言。在這種「雄主」的手下,官員可別指望有什麼隱私,妻妾爭風的家醜也許不過夜就被雍正知道了。正因其精力過人,所以一天批十幾封奏摺,這類別的君主也許視為畏途的事,雍正做起來卻有滋有味;二是多疑忌刻,獨裁君主都講求「乾綱獨斷」,最忌官僚植黨,何況是自認為天縱之聖的雍正?而這類實質為「小報告」的密摺正是防範臣下欺蒙的利器。
雍正對密摺所作的朱批,是非常個性化的,有時洋洋灑灑一本正經,有時嬉笑怒罵全無避忌,語言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甚至常常不避村俗俚語。透過朱批,彷彿看到雍正時而欣喜大笑,時而歎息落淚,時而天真,時而狡獪,有時展露專制君王之威嚴,有時又溫婉如老嫗。解剖雍正這個專制君王之典型的「麻雀」,這些朱批是勝過許多正史、野史的。雍正的朱批雖因原奏而起,但並不受其制約,故而內容極其廣泛,上至軍國要務,下至身邊瑣事,無一不包。
關於雍正的密摺制度之設計,其中兩點會讓今人大感興趣,一是雍正在拉攏臣子手法上的無微不至、無所不至,「凡請外用大臣陛辭,朕不忍別,至於落淚者,惟卿一人耳」,「好生養著,不知你吃酒否?若飲可戒之!」專制王朝,「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捧讀這樣深情款款的上諭,做臣子的哪有不感激涕零誓死效忠的?不過龍顏易怒恩威難測,那個為雍正江山立下赫赫戰功的年羹堯大將軍,不是剛剛被天子許為「朕之恩人」,回頭便翻臉殺之了麼?二是雍正是玩「平衡術」的大師。密摺奏事之權並不是所有臣子都能享有的,也不依官員的品階高低而定,被皇帝所寵信才是必要條件,因此一個衙門裡的最高長官也許不能直接給皇帝打小報告,而其下僚卻往往能密摺上奏。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讓所有臣子彼此猜忌互相監視,你牽制我我牽制你,即使是封疆大吏,也不敢專權擅權,他們為保住祿位,唯一能做的就是對皇帝個人效忠到底。
通過密摺治國,雍正把政府機構牢牢握於手心,只要他大筆一揮,整個官僚系統乃至社會都應聲起舞。這種治國術當然已至「隨心所欲」之化境了。在政權私相授受,政治被在上者視為禁臠的地方,人主能夠這樣隨心所欲,予取予求,真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可惜,這種境界終有到頭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