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唸牟宗三先生的《生命的學問》,常常記起他所談的「契合」二字,感覺有點玄妙。牟先生說他自己唸哲學,是因為個人的氣質跟這種學問的性情契合,因而感到「順適」,唸起來便很投入敏捷。言下之意,能找到契合的志業,便是幸福。
但當然也有起初情投意合,感到順適,但發展下來卻又蹩扭而生背離的。這些結合,可能是始亂終棄,以為一見鍾情,瞬間便知道是幻象,但也有些是因了解而離開,因而談不上遺憾。
一位大學女生非常愛美,文科畢業以後便到巴黎學習時裝設計,不惜從頭開始。她住在鐵塔附近一個小公寓頂層,床頭是一部小衣車,晚間在黝黑的角落裡縫紉。幾年以來,她追上專業的程度,但趕不上的,卻是技能和設計靈感以外的心境,包括表演慾、功利心與虛榮感。她愈來愈清楚原來這些主觀條件至為重要。誰個穿戴漂亮、在天橋或名人廊道踱步穿梭的人,不渴求他人的艷羨目光、讚美語或響亮掌聲?
她畢業以後很快便經營自己的手袋生產線,拿著自己的設計品遊走於上海、深圳與巴黎。她每天為不講協約只空口作實的生意交易奔波,且得站在小廠裡督工跟人家討價還價。她且看穿了時裝的名利場,以及名人界的矯飾與虛浮。幾年下來,她每逢想到翌日又要跑到深圳「做秀」便想吐,感到她所追求的美感,在現實裡不過是海市蜃樓。穿戴她作品的人,常常折損了被穿戴的理想與品質。
她決心轉行,不說可惜,就是因為知道志業不就是一份工作,要考慮的還有精神、氣質與生活的價值。契合不契合,是靈性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