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寫我遊心•紫氣西來竹林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15]

李如志

 我登上紫山,西望連綿起伏的太行峰巒,北覽如丘陵般的趙國王陵,耳際猶如響起戰馬的嘶鳴,和金戈的鏗鏘,腳下的紫山顯得更加雄奇強悍,她既是古都邯鄲的龍脈,又是天然屏障,她在邯鄲之西,故趙武靈王叢台的城牆便有一名聯:滏水東漸,紫氣西來。看來與紫氣東來的成語相悖,卻鮮活地道出了邯鄲古城獨有的特色。

 紫山海拔不高,但卻聳雄,係太行餘脈,因山體裸露的巨岩和峭壁多為紫色,配以金黃色和褐色,所以便有夕陽西下,晚霞滿天時候,餘暉裡紫氣升騰的景象,憑空為古城增添了無限祥瑞,可不就是紫氣西來嘛。

 我指著遠處的斷壁殘垣問給我帶路的朋友:「那是什麼地方?」朋友回答:「竹林寺呀,要不要去看看?」「去、去,我們立即就去。」我幾乎未加思索,脫口而出。竹林寺對我來說如雷貫耳,而且是我心儀已久的地方,於是我們便半是小跑,半是急行趕到了那裡。往事不堪回首,昔日的古寺名剎已經蕩然無存,破磚爛瓦,荒草叢生,無情的時間風雨會改變一切,腳下的爛草荒坑,曾經是大殿高聳,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妙像莊嚴。萬能的佛祖,法力無邊,能夠造世創世,普度眾生,但難以保全一處信眾崇拜的寺院。竹林寺也許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但一提到從這裡走出去的元朝開國元勳,大名鼎鼎的劉秉忠,我想人們便會立即肅然起敬。當年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到了他的孫子忽必烈,他南下中原,在途中遇見了在竹林寺出家的僧人劉秉忠,二人一見如故,徹夜長談,這個和尚的淵博和睿智深深地打動了這位有道明君,立刻奉為老師讓其跟隨左右,劉秉忠不負聖望,為其出謀劃策,幫助忽必烈建立了大一統的元朝。這個竹林寺真是個好生了得的地方。

 劉秉忠,初名侃,字仲晦,自號藏春散人,邢州人,年17歲便出仕金朝,後離職隱居紫山竹林寺當和尚,法名子聰。元朝建立後拜光祿大夫,位太保、中書令,主持元大都建設,並參與元朝初期重大政治決策,協助制定朝儀官制,是一位威名顯赫的開國名臣。「千荷葉,色蒼茫,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關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這是元曲三百首中選的他的兩首小令,足見劉秉忠的文采出眾,多才多藝。

 其實劉秉忠在紫山的業績不僅僅如此,而聲名遠播,名彪史冊的紫山書院,更把他推向歷史巨人的新高度。1247年,劉秉忠任太子太保,在他出家的地方修建了紫山書院,劉秉忠在此收徒講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他不但傳授儒家經典,也教授自然科學,使紫山書院成為學習研究科學技術的基地,在水利工程,土木建築,天文曆算,建設風水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特別是培養出了像郭守敬這樣世界頂級的科技人才。郭守敬是我國偉大的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做過元朝的都水監、太史令。在他的主持下,興修水利,改造天文儀器,修訂曆法,使中國的天文技術達到了當時世界領先水平。除郭守敬之外,還有張文謙、張易、王恂等都是從紫山書院走出的傑出人才,他們先後被劉秉忠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為元朝政權的鞏固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這便是史稱為紫山五傑,紫山學派。劉秉忠曾任最高行政長官中書令,張文謙曾任中書省左丞,最高軍事官員的樞密副使以及大司農,御史中丞;張易曾任中書省副職平章政事,樞密副使,最高天文曆法官員領太史院;王恂曾為太子伴讀,國子監祭酒。一座書院,在短短的二十多年裡群星璀璨,產生如此多的治國能臣、科技巨匠和文化名流,在整個中國歷史中都是十分罕見的。

 元朝前後九十年,其中三十年是在紫山書院派的手中成長和壯大的,這批從紫山走出來的先賢才俊,以其超群的睿智,出眾的才華,在元朝的最高政治、行政、軍事、教育、農業水利,天文曆法等部門擔綱重任,為中國和世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一陣風吹來,眼前飄過一縷黃沙,光陰如梭,往事如煙,昔日藏龍臥虎之地已被無情的歲月變為荒野廢墟,後人追思先賢,總靠修復古跡而想再鑄往日之輝煌。據說紫山所在地的政府正在醞釀一個氣勢雄偉的竹林寺修復重建計劃。後生可畏,精神可嘉,也許新建的竹林寺會比古時的竹林寺更加雄偉和壯觀,但是你能夠再造出劉秉忠、郭守敬他們嗎?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