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台灣現代詩畫暗藏政治玄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16]
放大圖片

 ■蘇雪林1930年代攝於武漢大學的照片。 網絡圖片

古遠清

 台灣資深女作家蘇雪林生活的1950年代,適逢國民黨的教育政策極端守舊。當局一面實施文化的閉關政策,一面在經濟上搞改革。後者可以收買人心,前者則可箝制思想,這有利於防止黨外勢力的抬頭。蘇雪林攻訐現代詩,正好適應了官方這種文化政策。她在《新詩壇象徵派創始者李金發》中,借談李金發為名攻訐當今的新詩「更是像巫婆的蠱詞,道士的咒語,匪盜的切口……」。而謂大陸「變色」後,「這個象徵詩的幽靈又渡海飛來台灣,傳了無數徒子徒孫,仍然大行其道」,把新詩弄得「隨筆亂寫,拖沓雜亂,無法念得上口」。蘇氏的惡劣文風,受到他人的批駁:「把詩作者比作『巫婆』、『道士』已欠誠意與嚴肅;比作『盜匪』、『賊子』就簡直是在罵街了。」

 蘇雪林是在大陸成名的老作家、老教授,由於在書齋裡討生活,對文藝創作實際不甚了解也不願理解,因而成了保守勢力的代表人物,這就是為什麼她要抓住現代詩的某些毛病大罵的原因。如果說以上的論爭還只限於個人之間的話,那後來的論戰卻涉及了整個詩壇。事情是由作為保守勢力的大本營《中央日報》專欄作家言曦(邱楠)的《新詩閒話》引起的。時間距上次論爭4個月之後。言曦從蘇雪林接到匿名信說起,廣泛地批評台灣詩歌界,並一概將其貶為「象徵派的家族」。言曦的傳統觀點,在客觀上呼應了某些官方文人認為現代詩不利於政權鞏固的屬危險物的潛在看法,

 把現代詩比作「盜匪」的蘇雪林及把現代詩視為「危險物」的言曦,均不是一時的口誤或衝動,而是有一定的背景。據王鼎鈞回憶:那些把文藝當作「敵情」研究的情治人員,對現代詩的文字和現代畫的線條,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他們憂心的主要不是這些看不懂的詩畫無法發揮「反共抗俄」的作用,而是懷疑佈滿明碉暗堡的詩句及現代畫,是否傳達出某種不可告人的危害「國家安全」的信息?那時治安機關採取「有罪推定」,形勢顯得嚴峻,以至草木皆兵,如有一位思想僵化的老者居然從秦松的現代畫中看到有「打倒蔣介石」的暗語,並從調皮的青少年在名醫胡鑫麟診所隨意塗鴉中,破譯出所謂「台灣獨立」的標語。

 「說來也是風聲鶴唳,台灣研究『敵情』的專家看大陸畫家的作品,從中找出『打倒毛澤東』的五個字來,治安機關複製了、放大了這幅畫四處展示。那是一幅政策宣傳畫,地平線上一行勞動者(向工地)快步前進,地平線下散落滿地稻草,稻草有寬有窄,顏色有深有淺,把形態相近者組織起來,那五個簡體字宛然在目。」大陸紅衛兵不知從哪裡得到這個信息,用大字報形式廣為散發,並徹底「砸爛」刊登這幅畫的雜誌,一時搞得人心惶惶。

 兩岸這種從藝術作品中找微言大義以整肅他人的做法互相「傳染」。「海的那一邊也有異人別具隻眼,他們把一張新台幣放大六十倍,找出『央匪』兩個字,這兩個字隱藏在中山先生肖像的鈕扣上,鈔票上的圖案都是用極細的線條密密編成,線條有深淡疏密,放大以後就顯出特殊的『筆畫』來。」

 在這種白色恐怖下,一位大學教授辭去台灣某大學美術系主任到鄉下避難。另一位畫家接到美國有關方面作短期訪問的邀請,便「黃鶴一去不復返」,再也不敢回來。未能找到機會逃之夭夭的雕塑家楊英風伉儷,每晚穿得整整齊齊,安坐在客廳裡,等待著安全部門前來給他們帶手銬。

 在台灣,作為文藝總管的張道藩,從1952年到1961年擔任「立法院長」。這位高喊「我不要再做立法院長!我要做畫家張道藩!我要做作家張道藩!」的官僚,畢竟是文藝家出身,他同情詩人和畫家的不幸遭遇,不主張將他們的作品作牽強附會的處理,但又怕他們遠離政治鬥爭的作品妨礙「戰鬥文藝」運動的開展。為了讓上面放心,張道藩建議「中國文藝協會」召開破譯現代詩、現代畫有無藏玄機和暗碼的研討會。

 這個研討會於1961年12月開場,由張道藩的愛將趙友培主持,分別邀請余光中、林亨泰、席德進、虞君質、顧獻梁、劉國松多位文藝界的名家出席。開頭炮的顧獻梁,情詞懇切地說明藝術創作的不易。其他人的發言也說現代詩、現代畫係出於現代潮流,其哲學觀和美學觀與大陸共產黨沒有任何關係。台灣詩人、畫家是為了藝術上有所創新,決非包藏禍心、顛覆「政府」。

 這種會共開過七次,由於是給領導決策參考,故當時不報道,事後也不宣傳。研討會的發言記錄整理後發給國民黨中央黨部、「教育部」、「新聞局」,還有行使意識形態公安部職能的「警總」,敬供參考。「文協提出的這份記錄很有份量,等於是國民黨元老、文藝運動領導人張道藩,為現代藝術家的辯護狀作了背書,後來當局對『現代』逐漸寬鬆,這份記錄是起了作用的。」

 正因為「放鬆」警惕,一些對現實不滿的文人乘此機會在詩中暗藏玄機,用影射、隱喻手法表達對當局的抗議。1963年《聯合報》副刊上,便刊登了一首題為《故事》的短詩,被「警總」保安處以第一速度察覺,認為此詩「愚昧的船長」係影射蔣介石,「年復一年所得到的是免於飢餓的口糧」,是散佈「反攻大陸」無望和打擊民心士氣,後查出作者與大陸共產黨沒有任何聯繫,但作者仍被判處三年多徒刑,副刊主編林海音引咎辭職,造成台灣各種報紙副刊不敢刊登新詩長達13年之久。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