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為防國際游資對經濟帶來的衝擊, 國家外管局近日收緊對多種金融機構的外匯管制。資料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18日電】熱錢洶湧帶來的困擾已經引起決策層警覺。國家外管局近日發文公佈,2008年再次削減中外資金融機構短期外債額度,將金融機構各種形式的對外負債均納入短期外債指標控制範圍,加強對金融機構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外匯管制,以最大限度地封堵住國際游資「大進大出」的渠道,防止熱錢給中國經濟造成衝擊。
市場普遍認為,通過虛報進出口價格,進出口貿易成為「熱錢」進出的最常用方式。據悉,外管局本月下發調整金融機構短期外債的通知中,對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管制條款更為嚴格和細化。「國家意識到控制信貸規模不僅要控制人民幣貸款,還要控制外幣貸款。而對於外幣貸款,顯然不能採用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通常手段來調控,而只能通過調整外債的形式來進行。」上述資深銀行人士說。
據了解,08年度中外資金融機構短期外債餘額指標普遍出現了下調。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08年短期外債總指標為801,604萬美元,而外國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以及短期外債指標實行集中管理的外資行分行的總指標為1,272,092萬美元。相比去年,一般而言今年中資行削減幅度為5%,而外資行削減幅度則為10%-15%。
進出口企業外匯管制收緊
此外,外管局也對金融機構為進出口貿易提供金融服務設置更為嚴格的外匯管制條款。比如,「金融機構為進口企業對外開具遠期信用證和辦理海外代付業務,應嚴格審核申請人貿易背景的真實性。90天(含)以下海外代付到期後,若發生由金融機構墊付的,必須購匯對外支付。」
有銀行人士表示,外管局出台以上措施都是出於控制「熱錢」流入的目的。上述資深銀行人士特別指出,國家控制中長期、短期外債可能出於對「熱錢」跨境流動的擔憂。「現在人民幣不斷升值、內地股市不景氣,國家更是會擔心熱錢突然撤離、對經濟產生巨大危害。」該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