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海外學子隨筆:獨樂樂不如與眾同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6-10]
放大圖片

 ■作者說,這個獨樂遠不及眾樂的道理,是他留學生涯的紀念品。

陳俊宇

 從前,我以為快樂是要不顧一切地爭取的。我曾認為一眨眼—半秒鐘也不到的時間,也足夠錯過生命中最寶貴的快樂。所以我寧願眼眶乾澀欲裂,也不願意閉上眼睛,怕會錯失,怕那永遠不知道幾時出現的快樂,就在不為意的時候溜走。我曾經深信,快樂隨時出現,命運無可奉告,錯過了便追悔不及;時間是永不誤點的火車,當你以為趕不上10時正的,還有10時30分那一班,座位冷氣如出一轍,目的地也是同樣時,原來給編了坐在你身旁的女人,竟然就是上天給你打造的那一個,隨著10時正的火車,在同一條車軌上,比你早半個小時經過了,到達了彼岸,湮沒在茫茫人海中。所以我不能遲到,不能把快樂的機遇白白斷送。

錙銖必較 快樂越來越少

 人漸長,漸明白跟自身的快樂失諸交臂,固然可悲,但不眨眼讓淚腺滋潤一下眼球,眼眶時刻脹滿追求快樂的微絲血管,是太刻意,是過火。年輕人拚命追求快樂,每天都要豐足,每餐都要吃令自己滿意的食物,每做一件事都錙銖必較,誓要爭取最多的快樂。結果,得到的滿足越來越多,感到的快樂越來越少。直至經歷多了,喜歡澹泊,不去苛求快樂,快樂反而來得更加容易。隨遇而安,既然自己遲到了,就讓得不到的快樂混和著微風,隨著已經開出的列車遠去罷。這種豁達圓融,大概是一種要以年月修來的福氣。

溝通和扶助 是喜悅泉源

 留學使我感受到以前只能幻想的孤寂。是離開了人群,一向自負的我才發覺快樂並不能自給自足。人在尋找快樂時,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時常把自己封閉在孤獨的蠶蛹,卻又在蛹殼上開孔連連用以窺探別人的苦樂。任何人活在群體,對別人的苦樂,也需要有一定的同理心。這種同理心要求親身體驗、接觸,隔著一層蛹殼焉能感受?別人的快樂,通過分享和交流,變成你自己的快樂。別人的愁苦和厄運,因為你而得到解決,也是你喜悅的泉源。困在蠶蛹的人,只懂得在那些小洞隔岸遠觀別人的苦樂,或嫉妒或冷眼,然後只計較自己的得失,始終摸不著只存在於群體內的真正快樂。現在,我比以往懂得從溝通和扶助中獲得快樂。這個獨樂遠不及眾樂的道理,是我的留學生涯給我書本知識以外,一份小小的紀念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