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駐校社工手記:網絡發呼救 需即時援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6-20]
放大圖片

張燕莉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生命天使」教育中心

 近年有不少年輕人在網絡上預告自殺的個案,有機構建議透過主動的方法,如:網上巡邏隊透過熱門搜尋器網站協助,為欲自殺者提供協助,卻因資源所限而未能成事。要針對現時的風氣,能提供即時介入的服務,最為需要。以下是一宗有關在ICQ透露自殺的個案的處理。

 開學才第5天,我便收到老師轉介一名中四女學生,因為自開學後,她一直缺課。由於她是新生,校方對她的背境一無所知,雖已聯絡父母,但他們卻苦無對策,因此安排家訪,約見學生。

表面健談開朗 卻常缺課

 在沒有其資料的情況下,最初猜想她可能因為適應問題而缺課。接觸過後,她給人的印象卻是一名十分健談而開朗的女孩。起初,她無所不談,但內容浮於表面,絕對不讓人進入其內心世界,亦不向父母透露半句,他們的關係漸漸疏離。在校方介入下,她便開始斷斷續續地上學。回校時她的表現仍是十分開朗,外表並不發現什麼不對勁之處。但使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她上學兩天,便缺課一天或遲到,缺課原因是身體不適或遲了起床,但這只是外顯的表現。

 這種拉鋸的情況一直維持兩星期,直至收到其男友的學校社工來電透露,近日其男友因家庭問題的困擾曾企圖自殺。這件大事對任何人來說也會感到難過,但在她身上,就是怎樣也看不出問題。當她知道我已得悉此事時,她才輕描淡寫地講述事情,過程中並沒傷感,只埋怨那名社工多事,並叫我不用擔心,因事情已處理。

人際疏離 依賴網絡吐真言

 雖然她認為事件對她並無任何影響,但自此她的出席率越來越不穩定,就算在學校,也常與老師對抗,亦欠交功課。她的反叛行為使老師十分反感,亦不相信她有任何情緒的困擾。她越是表現得開心,我的擔心也越增加。及後知道她一直持續有一些症狀如失眠、胃口不穩定、情緒化、缺乏動力等抑鬱症狀,甚至其朋友表示她在ICQ中留言:於生日後想要結束生命。雖然曾鼓勵她正視問題及看醫生,但她的反應很大,人變得內向,甚至對我不瞅不睬,整天不是睡覺便是上網。那兩天的家訪,就只得我自言自語。心急如焚的我,即時要求其父母協助留意女兒的變化,同時,讓她明白到我是理解她想獨自靜靜的處理問題,不想有人介入,更不想被人標籤為有精神病。

 最終她明白了,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原來缺課背後是她要每天守護男友,不要讓他有事,她一直相信2人間的承諾,但他企圖自殺的事對她打擊甚大。原來,她自小不會說內心感受,因為就算說了,家人也不會正視,甚至取笑她。自此她不再向別人說真心話,也不會談及感受,這樣她才能保護自己。但男友自殺的事,像是破壞了雙方的承諾,做人的信念也被動搖。雖然男友最終獲救,但也救不了她對人的不信任,世界也變得越來越灰暗,唯獨網絡的世界是她可以信任的。當身邊的人越是要了解她,她更是沒有安全感。當校方越向她提出要求,及家人對她也開始失去耐性時,最終她也受不住,透過網絡中向網友提及自殺的期限。

 在她的世界中,虛擬的網絡世界是她的舒適區,她不需用真實的身份,可暢所欲言,而對方也不能像現實社會的人般那麼容易觀察及了解她。在現實中,疏離的家人關係,失去信任的男女朋友關係,使她更依賴網絡世界作為補償。但虛擬化的網絡世界容易令人逃避問題,削弱了處理現實世界中挫折的能力,使人更易受傷。要協助有自殺傾向的人,特別是透過網絡宣稱自殺者,是需要更多人關注。以上的個案就是幸運地得到網絡上的人及時通知我們,才能及時阻止悲劇的發生。

 如對此文及生命教育有任何查詢,請電郵至 angels@elchk.org.hk 與該會社工聯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