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究竟是加什麼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6-20]

張志剛 資深評論員

 醫療融資中提到如果不推行融資,政府可能要加稅。加稅是否可行,可以再作討論,但在整個討論中,加稅卻在不同場合代表不同的意義,一旦兩種不同的概念交叉使用,則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混淆。

 年前政府在推出銷售及服務稅時,遭遇到很大的反對聲音,其中一項意見是在最初的階段,不必明確指出建議增設稅項,反而在一個較為廣泛的層次,去討論最基本的問題,如何拓闊香港稅基,在確定有此需要時,才比較幾個可能方案,那就可以免卻一開始即與民意對立的危機。

醫療融資諮詢 採先寬後窄方式

 吸取過上次的經驗,今次醫療融資的諮詢,就不首先在融資方案設定立場,而是以開放式的辦法,列出六個方案,而這六個方案也可以再作變通,所以周一嶽也表示,最後出來可能有第七個方案。

 先寬後窄是一個可行的策略,但卻不是可以保證避免與民意對抗和惹起爭端,這充其量也是可以減少一些溝通上的誤解,以及不必要的對抗,到最後,還是決定於議題本身和整個政治操作的流程。

 政府的諮詢文件,其實在這六個融資方案之前,還有三個可能性,第一是加稅,第二是削減其它社會服務以調撥資源到醫療範圍,第三是降低醫療服務水平。政府很明顯不傾向這三個選擇,才提出第四個選擇,那就是醫療融資,政府後來可能為避免做成誤解,以為要把公共醫療這個包袱甩給市民,那才在諮詢文件中,改用輔助醫療融資的名稱,但這個輔助的融資計劃,究竟佔整體的支出多少,則仍未有明確定論。

 諮詢結束,初步結果是沒有一個方案得到過半數支持,但政府卻透露最多人反對的是加稅,言下之意,是加稅可能在初步諮詢中,被淘汰出局。

 加稅是否可行,可以再作討論,但在整個討論中,「加稅」卻在不同場合代表不同的意義,一旦兩種不同的概念交叉使用,則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混淆。

 在諮詢文件撮要的第(vi)頁中,就提到面對不斷增加的醫療開支,其中一些不理想的情況將會出現,那就是前面那三個選擇,第一個就是增加賦稅,這裡所說的賦稅,是指一般性的賦稅,那就等於政府現時所徵收的直接稅、間接稅、徵費和外匯基金收益等來源。

 政府在文件中已經表態,認為這是不理想,但理由卻不是很充分,只是再重提政府以前列出的一些理財原則和「小政府,大市場」的觀念,在否決了加稅的建議之後,再在往後提出六個方案,其中第一個方案稱為社會保障,並在解釋中稱為「近於賦稅」,而結果加稅的概念就變成等同了這個社會醫療保障的方案。

加稅概念不清晰

 但所謂加稅,前後的概念並不一致。在諮詢文件中一早被定性為不理想的加稅,是指現時每年政府收入的一般性稅項,這些賦稅可以是來自利得稅、物業稅、差餉、印花稅等等,徵稅的對象多是針對收入或交易,也就是能者多付原則下的徵稅。

 但到後來政府開列六個方案中的第一個所謂近似賦稅的選擇,則是針對在職人士的供款,所有供款全部投入醫療社保基金,用作資助所有市民使用醫療服務,也就是專項收入、專項支出的運作,這種做法和前面所提及的徵稅大有不同。後者的徵稅的對象大幅收窄,只針對在職人士,經此一收,在職人士的負擔就大為提高,也很自然惹來反對,但結果是把較寬的一般性徵稅也混為一談一併幹掉,從社會不同來源徵集賦稅,來解決醫療開支上升的選擇,在概念混淆之後就提前出局,談也不用談了!(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