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緊張刺激的比賽後,「第二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已決出五強學校,將進入最後階段。本報教育版逢星期一至五,會與讀者分享不同的外交小知識,包括中國外交史的概念及事件、接待外交禮賓的知識,及近年的外交時事,同時亦會從「當年今日」的角度,透過「中國外交史上的今天」,一同細味中國外交發展走過的道路。今屆比賽的宗旨,為「感知外交,增長才識,認識國家,觀看奧運」,外交小知識專欄能增進學生及市民的外交認知,亦能配合比賽的推行,深化國民教育。
重要的外交政策:洋務運動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在恭親王奕訢和李鴻章等人的倡導下,清政府以自強為目標,採取了一系列加強對外交往的措施,同時興辦軍工和強化軍隊,並創立了近代工業。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就外交而言,清政府組建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准許各國使節駐京、陸續向各國派出中國的常駐使節。在處理中國所面臨的周邊危機時,清政府熱衷於採取「以夷制夷」的手法,盡力避戰求和。
雖然清政府和平地解決了一些糾紛,但面對列強的擴張和侵略,它還是步步退讓,簽訂了更多的不平等條約,犧牲了更多的主權和利益。1895年中日戰爭的失利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中國外交史上的今天—6月23日
1992年6月23日,烏魯木齊至阿拉木圖間開行國際列車,標誌著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公路、航空和鐵路運輸全部開通。時任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和哈薩克斯坦副總理交爾達斯.別科夫共同為首列開往阿拉木圖的列車剪綵。吳學謙指,烏魯木齊至阿拉木圖鐵路是聯結中哈兩國人民以及歐亞各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它的修建和運營對於加強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和其他歐亞國家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