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6月12日,「辛亥革命—斯塔福攝影展」在香港孫中山紀念館舉行預展。來賓在預展上參觀這段歷史的圖片。
黃家樑 香港通識教育學會
在2000年前後,本港教育當局銳意推行課程改革,在科目融合的理念下,大力推動「歷史文化科」、「中西史合位」和「綜合人文科」幾項新課程,把中國歷史教育的元素納入其中。於是,不少中學紛紛在初中取消獨立中史科,事件曾引起激烈爭論。
事隔多年,新高中學制施行迫在眉睫,不少學校為配合通識科必修的政策,在初中推行科目合併,開設通識教育科。另外,在新高中課程下,學生只須選修兩至三科,預計選讀中史的同學會進一步減少。不少學校雖然會在高中開設中史,但只會「象徵式」的開設一班,部分英中名校更索性不開中史,引發教育界另一次的爭議。
究竟國民教育是否可以沒有國史教育為根基呢?回歸後的中國歷史教育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用甚麼形式教授中國歷史才是理想的方法?隨著課程改革的推行,中史科會否進一步邊緣化?
我們可以從客觀的數據,透過分析修讀中史科的人數,以及開設中史學校的數目,了解回歸後中國歷史教育的狀況,了解是次爭議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