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汪嘉縉(中)雖獲派首志願,但他未見太興奮,反而撲到沙田蘇浙公學「叩門」。 本報記者莫雪芝 攝
【本報訊】(實習記者 鄧啓麟、記者 劉美顏)很多家長都認為「好學校」等於「有前途」,就算派得首志願的中中,一樣有家長不滿派位結果,要四出叩門,追求心目中「最好中的最好」,造成不少英中大排長龍,部分學校出現40、50人爭一個學額。不過,有校長表示,由於今年適齡升中學生較去年少5,400人,故叩門申請明顯較去年減少。
出生率降 叩門人數減
沙田蘇浙公學是英中,去年約有300人「叩門」,今年度上午只收到約250個申請,明顯較去年少17%。校長陳漢齡表示,因為出生率下降,加上今年有近9成學生派得首三個志願,故「叩門」人數減少是可以理解的。他指,今年叩門競爭的激烈程度雖然所有紓緩,但對申請該校叩門位的學生而言,仍要「過五關斬六將」,申請人要通過面試,才會獲准參加同日下午筆試,有關學生只有150人,最後各人會爭奪約10個叩門空缺。
據了解,其他英中如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則吸引了逾200人爭逐5個叩門位,逾40人爭一席;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則約有150人申請5個叩門位,約30人爭一席。部分屬於地區名校的中中,亦很有叫座力,如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亦有250人申請叩門,反應踴躍。
小六生汪嘉縉由於英語水平一般,故家人替他選了一所中中作為第一志願,結果成功獲派該校。雖獲派首志願,但他未見太興奮,反而撲到沙田蘇浙公學「叩門」。汪的祖父表示,一年多前已開始聘請外籍教師訓練孫子說話技巧,每星期3至4堂,為的就是應付升中派位面試。汪嘉縉在班內考第1名,全級第10名,祖父早前已參加了蘇浙公學的講座、開放日等,最後還是認為英中比中中更適合孫兒,因此仍選擇「叩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