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共築「鳥巢」 15名港建築師獻心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19]
放大圖片

 ■香港建築師何偉明絞盡腦汁,終讓「鳥巢」座席的觀眾在無空調的條件下,仍能享受自然微風拂面的舒服感覺。

 【本報特派記者陳悅、唐苗苗北京18日電】北京奧運越來越近,一眾被視為中國建築界頂尖作品的京奧工程,諸如「鳥巢」、「水立方」等即將向世人敞開懷抱。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些集中外智慧之大成的建築,其設計亦集聚了港人心血。有一群香港建築師,扮演著溝通中外不可取代的橋樑作用,最終亦讓「香港智慧」閃耀在舉世矚目的京奧工程中。

 國家體育場「鳥巢」,「中外配搭」的特點相當耐人尋味。2003年4月,經嚴格評審及群眾投票,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事務所、奧雅納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及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組成的設計團隊共同設計的「鳥巢」方案勝出。

 一直以來,不少人都以為,外國設計方率先提出「天圓地方」的中國創意,並以此為憾。對此,身為香港人的奧雅納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董事何偉明笑著說,「原始設計概念其實就是中外設計人員的集體智慧結晶,無分彼此,除此之外,香港建築設計師更扮演不可取代的橋樑作用」。

集體智慧 中外無分彼此

 從「鳥巢」創意誕生、工程結構設計到主體成型的過程中,何偉明都深深歎服於中外技藝合璧的奇妙之處。他告訴記者,雖然前期設計工作基本在瑞士完成,他與公司另一位港人董事郭家耀亦全程投入,內地也派來設計師參與,「其設計是一步步按照它的功能邏輯、結構邏輯、美學邏輯,達到一個由內到外的設計結構,並不是開始先看到一個鳥巢,然後決定做一個鳥巢的。」

闖戰內地 終抱「鳥巢」歸

 其後,設計組又根據中方業主的要求,對方案在用料、幾何受力、通風等方面做出多處調整。奧雅納前後為「鳥巢」設計貢獻包括至少15個香港建築師在內的優秀團隊。何偉明說,不是「鳥巢」讓外界認識香港設計師,而是他們從20年前涉足內地業務,累積起來的行業經驗和人脈讓本港團隊和中外同行合作,共同摘下「鳥巢」這顆「奧運建築明珠」。

 何偉明認為,「鳥巢」的設計、建造進程很能體現出國家的對外開放、求知世界的形象,其難點和關鍵並不在於設計概念的產生,而在於設計概念的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遭遇中外理念差異的碰撞,如何協調彼此做事方式,達致和諧共事、共冶一爐以成大器。「在這方面,香港建築師是有特殊優勢的,」何偉明稱,「因為我們了解雙方需要什麼,特別是可以深刻了解內地設計師的文化背景」。他更強調:「雙語溝通也沒問題,除了英文了得之外,『煲冬瓜』(普通話)也自覺不錯」。

京奧地標 閃耀香港智慧

 這種溝通中外的橋樑作用可謂真正體現出香港人的智慧和價值,而「鳥巢」則為這種價值的體現提供一個最好的平台。在何偉明心中,相比其他亦有份參與的「水立方」、「首都機場T3航樓」、「新CCTV中心」、「北京南站」等眾多工程,「鳥巢」是最滿意的作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