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興建金廈跨海大橋意義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30]

林友樹

 據報載,台灣「行政院」日前通過將「金廈大橋」列為金門中長期經濟建設計劃。這是金門居民爭取多年終有機會成為現實的一件大事,也是金廈兩地民眾相當關心期待的一件好事。「金廈大橋」一旦興建,廈門到金門可以開車直達,成為兩岸陸上往返最為便捷的交通要道,以回應兩岸直接「三通」的需求。興建「金廈大橋」可以帶動兩岸交流合作,金門就不再是孤島,不但減少戰爭可能,還可解決金門長期短缺水電等問題,金門應可建成廈門的後花園,意義重大而且深遠。

建橋必要性和可行性

 金門與廈門只有一水之隔,相距僅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鐘航程左右就可抵達。台灣「行政院」已通過擴大「小三通」,並責成經建會在三個月內提出金馬中長期經濟建設計劃,而「金廈大橋」也會納入中長期評估方案。「金廈大橋」歷經十多年研議,曾經通過了三個方案,由兩岸共同合作,從廈門的大嶝或小嶝島架起跨海大橋並連結擬建中的「金門大橋」。只是由於兩岸敵意未消,因此台灣軍方表示反對。但是金門縣長李炷烽則相信和軍方協調後,絕不會有防務方面的問題。其實,金門軍事地位角色已經不如從前,「金廈大橋」的興建,既可讓兩島連成一氣,對金廈共同發展建立生活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日前在一個論壇上表示,基於兩岸和解,他支持成立「金廈特區」的構想。「小三通」擴大後,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也能經金馬中轉,以活絡台灣離島的經濟民生、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乃至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兩岸交流合作的橋樑

 一、地處兩岸交通要衝。福建東南沿海突出部廈門與台灣的烈嶼(小金門)、金門地緣最近,是兩岸最直接和最理想的海上通道之一。早幾年,兩岸專家學者曾建議盡快規劃興建金廈和平大橋,並與大小金門跨海大橋相連接,使金門不要永遠是刻板的戰地,而成為兩岸陸上交通的重要動脈,因而成為發展兩岸交流合作的和平之橋。

 二、突破兩岸關係瓶頸。自明清以來,金門先民是從對岸廈門、漳州、泉州等地遷入。1979年4月,廈門至高雄貨運直航後,便打破了凍結半世紀的「堅冰」。1992年3月,福建省提出「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的「小三通」構想。其中的兩門即廈門與金門,兩馬即馬尾(福州)與馬祖。2001年1月2日正式啟動「小三通」,去年擴大到金門至泉州航線。未來的「金廈大橋」更將成為突破兩岸關係瓶頸的希望之橋。

 三、兩岸三通的先行者。由於廈門和金門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傳統的民間貿易關係,暢順的陸上交通更形重要。兩岸同屬世貿組織成員,理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經貿合作,或可仿效香港與內地簽定更緊密經貿關係往來,令其發揮特殊的「先行者」作用,並扮演兩岸和平發展的關鍵角色,提供了一條全年24小時全天候的聯絡之橋。(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