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從奧林匹亞到北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07]
放大圖片

 ■北京奧運是體育交流的盛典,也是璀璨的文化聚會。

江 揚

 從奧林匹亞到北京,這一路走了兩千五百年。

 公元前776年,希臘的奧林匹克村舉行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運動會——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後每四年在夏天召開一次。但逢奧運會期間,各城邦放下兵甲,共享和平。公元394年,統治希臘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為了鞏固基督教的地位,下令中止了歷時1169年,舉辦了293屆的古代奧運會。

 1896年,為了紀念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了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迄今已有112年。中國人期待百年的第29屆奧運會將於2008年8月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

神廟祭壇 聖火相傳

 奔走在夢想成真的路上,人們常常將到希臘奧林匹亞去朝聖成為一種願望,就像穆斯林到麥加去朝聖先知穆罕默德一樣。這種朝聖彷彿是一次洗禮,它會告訴你奧運會之所以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的秘密。

 今年6月25日,筆者乘坐意大利歌詩達號遊輪到達希臘卡達庫倫港口下船,再搭車前往奧林匹亞。

 古奧運會遺址坐落在丘陵環抱之中。東西長約520米,南北寬約400米,是一個體育運動和宗教儀式的混合體。聖地所有的建築物自然的分佈,形成了一個參差有致的建築空間,給人以強勁的力量感。裡面有運動員比賽,頒獎的地方,同時也是人們祈禱,祭祀的場所。主要建築的宙斯神廟裡有一座12米高的宙斯石像,屬於世界7大古建築奇跡之一,早已灰飛煙滅,至今找不到一點蹤跡。

 另一座赫拉神廟裡面供奉著女神赫拉像,殿身狹長,四周有44根廊柱。儘管規模不大,卻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聖火採集地。(見左下圖)石板雜亂無章的擺放在沙土地上,草地凹凸不平的伸展在祭壇前,完全沒有秩序感,也找不到人為痕跡的刻意雕琢和裝飾。2008年的3月24日,北京奧運會聖火就在這裡點燃。當時的取火方式遵循古希臘的傳統,由身穿白色古希臘傳統長裙的最高女祭司,在赫拉神廟祭壇前,將火炬置入凹面鏡的聚焦點上。在陽光直射下,約2分鐘後火苗從火炬上冒起,從而宣告:北京奧運會聖火取火成功。

 東北側的體育場四周有大片坡形看台,可容納四萬五千名觀眾。西側還有運動員和裁判員的入場口,場內跑道的長度為210米,寬32米,石灰石鋪的起跑點依稀可見,周圍的石柱直徑達到2米以上。它與附近的演武場、司祭人宿舍、賓館、會議大廳,聖火壇等共同構成了競技會的龐大建築群。但看上去到處都是頹垣斷壁,除了競技場那扇用大塊石頭壘砌起來的拱門還算完整外,其它幾乎讓人無法辨認。

停止戰爭 凝聚友誼

 奧林匹亞,一處純粹古老的所在。兩千五百年前的輝煌,如今只剩下大塊大塊的殘石靜默佇立,雖然無語,但它們的生命符號卻永無休止。漫步在恢弘壯觀的廢墟之間,便讓人感受到一種沉厚的氣韻以及一種不需展示的驕傲。

 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國家之間政治制度的矛盾、經濟利益的衝突、意識形態的差異、民族文化的隔閡,宗教信仰的不同,曾經驅使各民族無數次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然而,只有奧林匹克運動,將人類相互殺戮的仇恨化為體育競技的熱情。從古希臘的「神聖休戰」到現代奧運,無不體現出奧運的精神,即通過體育活動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進了解和友誼,進而達到世界的團結,和平,進步的目的。

 奧林匹克運動將體育運動的多種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體育的範疇。不僅構成了現代社會所特有的體育文化景觀,也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悅人們的身心,更以其強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已。賽場的拚搏是人類奮鬥的一個縮影。有人說為了和平,世界最大的聚會就是奧運會。大概這就是奧運會感召全人類的文化價值,也是奧運會無限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所在。

 希臘是西方文明古國,中國是東方文明古國。古代中國人與古希臘人一樣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包括豐富的體育文化。當古希臘火炬手一邊奔跑,一邊呼喊「停止一切戰爭,參加運動會」時,古代中國人已在周朝時有了射禮,商朝時有了毽球,春秋時有了鬥雞,戰國時有了弄丸,而最早的足球活動蹴鞠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到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國際足球協會(FIFA)在 2004年公開確認足球最早起源於中國。

觸摸世界 復振大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隨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文明及古美洲瑪雅文化的夭折,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也經歷了中斷發展,長期湮沒無聞的厄運。「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經中斷或衰落,惟有中華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載而綿延不絕。」這是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在其《歷史研究》著作中對中華文明價值的肯定。中華民族屢經曲折磨難,甚至幾臨傾覆的厄運,卻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復興,蹶而復振,巍然屹立。正是在不斷吸收,消化各異文化的過程中,中華文化走向興旺發達。

 當取自古希臘奧林匹亞遺址赫拉神廟的奧運聖火傳到北京時,迎接它的是一個充滿熱烈期待的國度。敞開胸懷讓世界感受的中國,同時觸摸世界。東西方文化碰撞和交融,寫出的將是奧林匹克運動編年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