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科技改變出版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07]
放大圖片

 ■傑生.愛潑斯坦

文、攝:黃 恩

 香港書展的入場人次打破歷屆紀錄,相信許多人都能滿載而歸,那麼大家在購書的同時,可曾留意書籍不但封面設計獨特,就連圖片的像真度,以至紙質也不斷提升,究竟是甚麼令它們在每年的書展上改頭換面呢?其實科技的日新月異為出版界引入新思維、新元素,使各方面都可有新嘗試。

連常銷書也不再常銷

 現年80歲的傑生.愛潑斯坦(Jason Epstein)是一名出版界革命家,早在1960年代,他便洞悉了業界所說的常銷書(指經典著作或新近出版的圖書,已經收回、賺回給作者的付版稅)已有積累、保存、發行等問題。他曾在1979 年出版一本書《Book Business: Publish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又是美國圖書館(Library of America)其中一位創館人,更曾獲頒National Book Award、Curtis Benjamin Award等獎項。

 「出版社向印刷廠下訂單,書印出來存在倉庫,然後把書送到書店,書店把書上架,等待讀者購買,在6個月後再把賣不掉的書退還出版社。」這個出版程序幾乎一成不變。

 愛潑斯坦指,過去出版社仍能依靠常銷書的固定收入,支撐出版社的日常支出,但現在大部分人追求季節性的暢銷小說,以致各大小出版社爭奪暢銷書的出版權,加上書店力求庫存高周轉率,書店唯有逐漸放棄經營常銷書,售賣周轉快的暢銷書。由於常銷書正面臨消失的危險,他便開始思索既能銷售無限的常銷書,又沒有庫存問題的解決方法。

按需出版引起革命

 1980年代,數碼技術趨於成熟,使出版社可以將庫存數碼化,圖書不再有庫存,只要一個終端機器便能繞過傳統的出版供應鏈,當時他便設想生產一個賣書的自動售賣機,置於任何地方,為讀者隨時提供各類型常銷書。愛潑斯坦表示,自己近年成立的「按需出版公司」,(publish on demand)正在生產商業化的按需印刷機,稱之為「圖書快印機」,希望其全自動、快速印刷及不需專人管理的特色,能置放在圖書館、學校、酒店等不同場所,為讀書人提供方便、為出版界起革命。

科技為出版增值

 香港印藝學會主席譚麗轉表示,科技不但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亦提升大家對書籍出版的要求。「在科技的幫助下,出版商確能提供『平、靚、少損耗』的書籍,但究竟是要等待書店提出要求才去配合,還是要出版商自覺地了解科技的進步,為讀者更快提供高質素的書籍,這是出版商值得反思的問題。」出版商應擔當主動角色,對科技發展「先知先覺」,為出版界自我增值。

 她續說,科技能強化出版意念、把主題生動並清晰地表達。例如,小朋友的故事書可用不同物料製作一塊鏡面;中國的古董書籍可運用木刻製作封面,令題材透過質感強烈地表現出來,效果更勝千言萬語。因為科技能把封面變得生動、吸引,故能增加讀者的購買意慾,更使原本不常看書的人都有珍而重之的衝動,無疑能擴闊讀者群。正正就是科技的進步,書才能變成藝術品,甚至禮物。

電腦化出版衍生問題

 科技促使出版界作出無數次的正面改變,但另一方面它卻會帶來鮮為人知的問題。威仕系統有限公司印前技術及色彩管理顧問鍾錦榮指,因圖像處理軟件普及造成分色技術沒落,導致圖像色彩偏差,所以出版商應安排有經驗的人員進行圖像處理及色彩修正,而具有電腦技術的人員則負責圖像設計工作,互補不足。其次是設計製作人員並非印刷製版的專業,導致印刷跟色困難,所以設計人員須與印刷生產部門保持密切關係,避免誤會發生。最後,設計製作軟件與輸出軟件發展不同步,使圖像輸出遇上重重問題。

 正因科技的好處甚多,出版商應善用科技,配合富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共同為出版界展開全新一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