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CEPA雙贏 香港仍要努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07]

宋小莊 北京大學憲法學博士 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

 CEPA6對香港和內地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均有好處。但是,廣東省在CEPA6中處於主導地位,香港反而居於被動角色。CEPA6雖然對香港服務業的發展有好處,但對香港本身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乃至總體經濟增長,作用不是很大,不可能解決香港的根本性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

 日前香港與內地簽署了CEPA第五份補充協議。該協議包含29項開放措施,涉及17個服務業領域,給香港有關行業的投資者在內地創業、給有關的專業人士在內地發展,提供了方便。

 CEPA正式協議和五份補充協議對香港和內地都是雙贏的。以CEPA6(第五份補充協議)而論,對香港和內地服務業的健康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有助緩解本港服務業飽和現象

 目前香港服務業已佔GDP的90%以上,有的行業已經接近飽和,有的行業已經超飽和。如沒有機會疏導,勢必發生惡性競爭,導致企業倒閉,從業人員失業。CEPA6的簽訂有助於開拓內地市場,使相關行業繼續處於良性競爭的態勢,不至於使相關行業的失業狀況惡化。

 內地服務業的平均水平低於香港,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不到一半,廣東省好一點。內地在服務業產值增長的同時,工業和農業的產值也在增長,服務業未能拋離工業和農業的增長而增長。CEPA6的開放措施,有助於刺激內地特別是廣東省服務業以較快的速度發展,加快服務業的增長,擴大服務業在GDP中的比例。

 但也正如香港不少媒體評論的那樣,廣東省在CEPA6中處於主導地位,香港反而居於被動角色。CEPA6雖然對香港服務業的發展有好處,但對香港本身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乃至總體經濟增長,作用不是很大,不可能解決香港的根本性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

 香港社會經濟之所以存在結構性、深層次的問題,在於過度依賴金融業和其他服務業,一旦金融業受到外圍金融和其他經濟環境的負面影響,香港社會經濟的各種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而香港特區政府對香港社會經濟的各種問題,往往束手無策,只能望天打卦。如果財政狀況允許,就只有「派糖」一招;如果財政狀況不允許,就只有「共渡時艱、等待回春」一招。

「六沒有」政策加劇本港經濟問題

 之所以如此,恐怕在於香港特區的「六沒有」政策。所謂「六沒有」是指:(一)沒有自主性的貨幣政策,這指的是利率和匯率。香港銀行利率已失去調節經濟冷熱的作用,港幣匯率也失去了調節進口物價的作用。可以說,香港缺乏與經濟和民生掛鉤的貨幣政策。

 (二)沒有長遠的產業政策。基本法要求香港有「促進和協調製造業、商業、旅遊業、房地產業、運輸業、公用事業、服務性行業、漁農業等各行業發展」的政策,但香港偏重於個別行業,未能促進和協調各行業發展。

 (三)沒有周期性的財政政策。經濟有起有伏、財政收入有多有少,香港特區結合實際情況採取盈餘和赤字交錯但卻是周期性的平衡預算,應當是可取的。但香港一有盈餘就急於派錢、一有短缺就忙於關閘,不認識經濟的周期性規律。

 (四)沒有長中短期相結合的投資策略。長期以來外匯基金的投資簡單化,投資收益處於與股票高低相起落的狀況。

 (五)沒有完整的人力政策。教育投資、人才引進、再培訓、外傭稅等政策雞零狗碎,互不貫串,經常處於隨機應變狀態。

 (六)沒有可持續的社會福利政策。在三、四十年後強積金發揮作用以前,紓困措施基本是一次性的。

 以上「六無」,是否正確,尚請就正於高明。(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