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林少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18]
放大圖片

 林少華和村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兩人都避免與人打交道;本質偏向內向;也對集體單一的看法很不在乎;較著重自身的思考與感覺。

 誠然這種交感是片斷式,兩人也只有過一次會面,但林少華對村上的理解非常重視主體理解與接受。「一百個人翻譯村上,就有一百個村上。」林少華認為他與賴明珠的翻譯,只算「把握有別」。

 而這種把握有別,引來東京大學漢學家藤井省三的評論,兩人有好幾次在學術會議「對壘」。據林少華憶述,藤井教授認為村上的文筆屬口語化,但林少華過度把作品中國化,甚至到了「濃妝艷抹」的程度;翻譯被太多意識形態左右。

 在林少華看來,所謂口語化的問題,是一個很時代性的問題,如「如花似玉」與「其醜無比」,在魯迅的時代就是口語,難以一概而論說他的譯本不口語。

 「有生以來第一次給人打了鴨蛋!」林少華在不同的場合說。

 與賴明珠的不同之處,林少華完全肯定村上春樹寫純文學作品。「它以情節取勝,以可讀性、娛樂性作為基調,它是一種嚴肅、有品味讀物,不是青春讀物。」

 淨化語言是林少華心目中文字工作者的責任。「看了那種(港台版嗲聲嗲氣的)語言,大家都學得不三不四,講話不中不洋。照我來看,村上本來是這個樣子,不是我故意要它變成那樣。」

 林少華也不認為自己的村上翻譯受意識形態左右:「我已在很大某程度上拋棄意識形態的掣肘。共產黨翻譯跟國民黨翻譯就不一樣嗎?民進黨翻譯的就是民進黨的村上春樹?」

 他認為大陸是有意識形態的存在,但作為一個翻譯者,他認為意識形態並不重要,況且今天大陸的學術風氣蠻開放的。除了在二十年前,社會風氣較保守,他把《挪威的森林》的性描寫,由「生理解剖學語言」轉化成含蓄的「文學性語言」。而且,「如村上說,性愛這個東西愈是寫得坦率,愈是乾淨。」他笑言,和現在內地的小說比嘛,簡直小巫見大巫。

 話雖如此,近年中日關係反覆,雖然隨著國家元首的訪日,兩國關係似有解凍的跡象,但又非常微妙,這會否呈現在日本文學的譯介上?林少華認為日本文學受關注,不能說是中日關係轉變的跡象。「時間和歷史的問題沒有解決。」

 可是林少華認為,自身作為知識分子,必須有一種超越性的姿態,中國作為「泱泱大國」,必須對「島國心態」的日本做出超越性的表示,有前瞻性地主動引介日本的精華。

 「我看,許多人老是罵我漢奸,甚至說美化了村上春樹就是美化了日本人,美化日本人就是美化了日本。當然現在這樣的聲音少了,社會比較開放,因為我們不能老是這樣。」

 從《海邊的卡夫卡》之後六年村上都沒有長篇小說。林少華透露,他從藤井省三處獲知,不久前村上接受了《每日新聞》的採訪,說他正在寫一部篇幅超過《奇鳥行狀錄》(發條鳥年代記)的小說,類似於托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現在已差不多脫稿了。看來,林少華又要開始忙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